佛子金身三丈五,袒肩垂手观下去
出处:《南游八首》
明 · 曹于汴
佛子金身三丈五,袒肩垂手观下去。
莫怪当年著眼高,等閒岂识群生苦。
莫怪当年著眼高,等閒岂识群生苦。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尊庄严的佛像,金身三丈五尺,袒露双肩,垂手而立,仿佛在慈悲地观照世间。诗人通过这尊佛像的描写,表达了对佛祖深邃智慧和慈悲心的崇敬之情。
“莫怪当年著眼高”,这句话暗示了佛祖的智慧与境界之高远,非同寻常。佛祖之所以能洞察世间的真相,是因为他超越了常人的认知局限,能够深刻理解众生所承受的苦难。
“等閒岂识群生苦”,则强调了佛祖对于众生苦难的深切感知。在一般人看来,这些苦难或许微不足道或难以察觉,但佛祖却能以无比的慈悲心,感受到每一个生命所经历的痛苦。这种对众生苦难的深刻理解和同情,是佛祖慈悲精神的体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佛像的形象和诗人对其智慧与慈悲的理解,展现了佛教中对生命关怀和超脱世俗苦难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