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石遂看鱼变化,松明无复蚌沈浮
出处:《双溪拖练》
明 · 高魁
南北周遭绕素流,元龙双戏海门秋。
波澄汉口铜为柱,浪稳虞渊蜃作楼。
花石遂看鱼变化,松明无复蚌沈浮。
鲛人泣尽风涛里,怪底明珠不忍投。
波澄汉口铜为柱,浪稳虞渊蜃作楼。
花石遂看鱼变化,松明无复蚌沈浮。
鲛人泣尽风涛里,怪底明珠不忍投。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双溪两岸流水环绕的壮丽景象,以及水面上波光粼粼、如梦似幻的美景。诗人以“南北周遭绕素流”开篇,巧妙地将双溪的地理位置与清澈的水流相结合,营造出一幅宁静而悠远的画面。接着,“元龙双戏海门秋”一句,运用典故,借元龙(即刘备)与海门秋色相映成趣,进一步渲染了水边的生动与活力。
“波澄汉口铜为柱,浪稳虞渊蜃作楼”两句,诗人运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将水面波光粼粼比作铜柱,浪平如镜的景象如同蜃楼一般,既展现了水面上的静美,又暗示了自然界的神奇与变幻。
“花石遂看鱼变化,松明无复蚌沈浮”则通过观察水中生物的变化,反映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鱼儿在水中自由游弋,花石在水底静静沉睡,松明(可能是指岸边的松树)不再有蚌类沉入其中,这些细节描绘了水下世界的宁静与和谐。
最后,“鲛人泣尽风涛里,怪底明珠不忍投”以神话传说中的鲛人(传说中能哭泣出珍珠的美人鱼)为引子,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保护之情。鲛人的泪水化为珍珠,却因不忍心投入风涛之中,象征着对自然之美的敬畏与珍视。
整首诗通过对双溪两岸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和谐,也蕴含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深刻情感与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