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他先去为民望,衮衮诸公记不清
出处:《甲午岁暮感事诗》
清 · 张洵佳
风急惊闻鹤唳声,羽书夜报失三城。
忧时洒尽袁安泪,报怨喧传聂政名。
诸道飞章争去就,百蛮裹甲看输赢。
笑他先去为民望,衮衮诸公记不清。
忧时洒尽袁安泪,报怨喧传聂政名。
诸道飞章争去就,百蛮裹甲看输赢。
笑他先去为民望,衮衮诸公记不清。
鉴赏
此诗《甲午岁暮感事诗(其七)》由清代诗人张洵佳所作,通过描绘风急鹤唳、夜报失城的场景,以及对袁安泪与聂政名的引用,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危难时刻的深切忧虑与对英雄事迹的崇敬之情。
首句“风急惊闻鹤唳声”,以鹤唳象征不祥之兆,风急则预示着局势的紧张与动荡,营造出一种紧迫的氛围。次句“羽书夜报失三城”进一步点明了国家遭受的损失,夜晚传递的紧急军情,暗示了战事的激烈与紧迫。
接着,“忧时洒尽袁安泪”一句,借用了东汉名臣袁安在大雪中忧国忧民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当前国家困境的深切忧虑和同情。而“报怨喧传聂政名”则通过战国时期刺客聂政为父报仇的故事,赞扬了在国家危难之际勇于挺身而出的英雄精神。
后两句“诸道飞章争去就,百蛮裹甲看输赢”,描绘了各地官员在国家危难面前的不同态度,既有积极应对、主动请缨者,也有观望犹豫者,反映了社会各阶层在关键时刻的反应差异。最后,“笑他先去为民望,衮衮诸公记不清”则表达了对那些不顾人民期待、在关键时刻表现平庸的官员的讽刺,强调了人民的期望与历史的公正评价。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历史典故,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以及对英雄主义精神的颂扬,同时也对官僚群体在国家危难时刻的表现进行了反思和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