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法师禅非禅,虎溪道士仙非仙
出处:《送述明居士燕道觉归东林》
宋末元初 · 方回
君不见钱塘西湖三贤堂,林苏宋人白傅唐。
三贤生本不相识,死乃异代同蒸尝。
又不见吴江垂虹三高祠,鸱夷一舸浮西施。
天随陆子玄真子,求志逃名非一时。
何似庐山东林三大老,生偶同时不同道。
道若不同同中心,香炉峰下足幽讨。
雁门法师禅非禅,虎溪道士仙非仙。
栗里先生醉非醉,三方寸地通一天。
妥灵犹想当时笑,鼎立宇宙胆相照。
借问此笑笑者何,别有丹青不传妙。
述明弃官归东林,玉帝降敕荣冠簪。
羽衣似与儒释异,所不异者胸中心。
我谓不须较同异,亦勿强求笑中意。
天下至今知几晋法当忘言,祖述渊明醉还醉。
三贤生本不相识,死乃异代同蒸尝。
又不见吴江垂虹三高祠,鸱夷一舸浮西施。
天随陆子玄真子,求志逃名非一时。
何似庐山东林三大老,生偶同时不同道。
道若不同同中心,香炉峰下足幽讨。
雁门法师禅非禅,虎溪道士仙非仙。
栗里先生醉非醉,三方寸地通一天。
妥灵犹想当时笑,鼎立宇宙胆相照。
借问此笑笑者何,别有丹青不传妙。
述明弃官归东林,玉帝降敕荣冠簪。
羽衣似与儒释异,所不异者胸中心。
我谓不须较同异,亦勿强求笑中意。
天下至今知几晋法当忘言,祖述渊明醉还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古代贤达人物的追忆和对友人的送别。诗中提到的“钱塘西湖三贤堂”、“林苏宋人白傅唐”都是历史上的杰出人物,虽然生前未曾相识,但死后却在同一时期被人们共同纪念。这反映了历史的轮回和时间的无常。
诗人通过对这些历史人物的描述,转而谈及吴江垂虹三高祠中的鸱夷一舸浮西施,以及陆子玄真子的求志逃名,这些都是古代隐逸之人的典故。他们虽然生于同一时期,但追求的道理各不相同。
接着,诗人提到庐山东林三大老,他们虽生在同时,却走上了不同的道路。这表明了人生的多样性和选择的自由。诗中“香炉峰下足幽讨”则是对这些隐逸生活的一种描绘。
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对雁门法师、虎溪道士等人的描述,进一步强调了各自追求的不同和个性化的选择。他们或禅或仙,或醉或醒,但都在自己的小天地中寻找到了心灵的寄托。
最后,诗人借述明居士燕道觉归东林之事,表达了对朋友离别的一种淡然态度。认为不必过分强求相同的观点,也无需刻意追求笑谈中的深意。天下至今知几晋法当忘言,祖述渊明醉还醉,这是对世事变迁和人生无常的一种感慨。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历史人物的引用和对友人的送别,展现了诗人对人生、选择和友情深刻的理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