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到龙溪大家数,耳孙分剩有诗材
出处:《题汪才夫石城诗集》
宋末元初 · 王义山
文到龙溪大家数,耳孙分剩有诗材。
只因住在修江近,接得涪翁一派来。
只因住在修江近,接得涪翁一派来。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文:大家。数:计算。
耳孙:孙子的孙子,泛指后代。
诗材:作诗的才情和素材。
修江:河流名,可能指具体的地方。
接得:承继得到。
涪翁:可能指的是历史上某位著名的诗人,如宋代的黄庭坚(涪翁是他的别号)。
一派来:一种风格或流派。
翻译
在龙溪这个地方,人们都以诗才闻名。子孙后代中,能继承这份诗才的人并不多。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王义山所作,收录于《题汪才夫石城诗集》中。这四句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龙溪聚会的情景,其中“文到龙溪大家数”表明诗人们在龙溪相聚,共同吟诵文学作品。"耳孙分剩有诗材"则暗示诗人的才华如同耳东(即耳孙,古代以耳东为瑞兽之一)的神话一般丰富且难以耗尽。第三句“只因住在修江近”表明诗人居住的地方靠近修水,因此便于与其他文人交流。最后一句"接得涪翁一派来"则指诗人通过这种地理位置的优势,接纳了来自四川(古称“涪翁”)的一派文学风格。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文学创作的热情,以及他所处时期文人的交流与学习情况。同时也透露出宋末元初时期,尽管国家动荡不安,但文人之间的学术交流依然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