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闻名久不获,既得过所知全文

闻名久不获,既得过所知

宋 · 张耒
昔我初见子,子时客京师。
闻名久不获,既得过所知
示我一卷书,大小百首诗。
我嗜不可辍,熊蹯荐朝饥。
约子彭城游,念当行有期。
中间忽仓卒,决去不子辞。
子后来高邮,我居淮之湄。
中间无百里,诗句屡欲驰。
客来得子书,云子久南归。
投书不能读,恨我闻之迟。
使我早知此,扁舟尚能追。
远别不执手,近居不相携。
每念今怅昔,耿耿衷肠悲。
子行日已南,我去日已西。
音书不可频,何以慰我思。

翻译

从前初次见到你,那时你在京城做客。
久闻大名却未能相见,终于得到机会相识。
你展示给我一本诗集,其中包含上百首诗歌。
我对这些诗爱不释手,甚至早餐都用熊掌来配食。
邀请你到彭城游玩,期待着约定的日期。
突然间事情紧迫,你决定离开并未跟我告别。
你后来去了高邮,我居住在淮河岸边。
即使相隔不过百里,对你的思念诗篇频繁涌现。
收到你的信件,你说已经长久南下。
无法阅读你的信,遗憾得知得太晚。
若早知如此,或许还能乘船追赶。
虽然远别未握别,近处也无法同行。
每次想起如今,心中充满惆怅悲伤。
你渐行渐远向南方,我则日暮西沉。
音信不能频繁,如何慰藉我的思念?

注释

昔:从前。
我:我。
初:初次。
子:你。
时:当时。
客:做客。
京师:京城。
久:长久。
不获:未能。
既得:终于。
过所知:相识的机会。
一卷书:一本诗集。
百首诗:上百首诗歌。
嗜:热爱。
辍:停止。
熊蹯:熊掌。
约:邀请。
彭城:地名。
期:日期。
仓卒:突然。
决去:决定离开。
子辞:跟你告别。
高邮:地名。
淮之湄:淮河岸边。
无:没有。
屡欲:频繁。
得子书:收到你的信。
南归:南下。
投书:读信。
恨:遗憾。
迟:晚。
扁舟:小船。
追:追赶。
远别:远距离告别。
近居:近处生活。
怅昔:惆怅过去。
耿耿:心情沉重。
日已南:向南而去。
日已西:日落西山。
频:频繁。
慰我思:安慰我的思念。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朋友离别之情的诗歌,通过对往昔相遇、共同游历和彼此赠书的情景进行回忆,抒发了对远方朋友的深切思念与不舍。语言流畅自然,情感真挚。

开篇“昔我初见子”三句,设定了诗人与友人的初遇及交流的情境,表明了彼此间的了解和欣赏。“示我一卷书,大小百首诗”,则描绘出友人赠诗之情景,展现了对诗歌艺术的共同喜爱。

“熊蹯荐朝饥”一句形象地描述了诗人对友人诗作的迫切渴望和饥饿难耐的情状。“约子彭城游”则是诗人表达出与友人一起游历之愿望,显示了深厚的情谊。

接下来的“中间忽仓卒,决去不子辞。子后来高邮,我居淮之湄”,则揭示了友人的突然离别和诗人对此事的无奈与思念。“中间无百里,诗句屡欲驰”表达了即便相隔不远,但仍旧渴望得到友人的消息。

“客来得子书,云子久南归。投书不能读,恨我闻之迟。”这里透露了诗人收到友人信件的喜悦和对未能及时了解其行踪的遗憾。

最后,“使我早知此,扁舟尚能追。远别不执手,近居不相携。每念今怅昔,耿耿衷肠悲。”诗人表达了如果早些知道朋友南归的消息,或许还能追上,以免这次离别如此沉重。而“每念今怅昔,耿耿衷肠悲”则是对过往美好时光和现实中无法相守的深切哀伤。

诗歌末尾,“子行日已南,我去日已西。音书不可频,何以慰我思。”表达了朋友已经南行而自己西去,他们之间无法频繁沟通,只能用书信来慰藉彼此的相思之情。

整体来说,这是一首充满对友情深切怀念和不舍的情感之作。通过诗人对往昔美好记忆的回顾,展现了人类对于亲密关系的珍视,以及面对分别时内心的复杂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