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焚旧典,汉祖溺儒冠
出处:《四皓庙 其一》
宋 · 王禹称
秦皇焚旧典,汉祖溺儒冠。
万民在涂炭,四老方宴安。
白云且高卧,紫芝非素餐。
南山正优游,东朝忽艰难。
高步揖万乘,拂衣归重峦。
飞鸿自冥冥,束帛徒戋戋。
古庙对山开,清风向人寒。
更无隐遁士,空有宾客官。
况我谪宦来,尘迹污祠坛。
朝衣惭蕙带,佩玉愧纫兰。
或依阶下树,陶暑解马鞍。
或借庙前水,乘秋把鱼竿。
吾道多龃龉,吾生利盘桓。
登山殊未倦,饮水聊尽驩。
精灵莫相笑,此意乐且盘。
万民在涂炭,四老方宴安。
白云且高卧,紫芝非素餐。
南山正优游,东朝忽艰难。
高步揖万乘,拂衣归重峦。
飞鸿自冥冥,束帛徒戋戋。
古庙对山开,清风向人寒。
更无隐遁士,空有宾客官。
况我谪宦来,尘迹污祠坛。
朝衣惭蕙带,佩玉愧纫兰。
或依阶下树,陶暑解马鞍。
或借庙前水,乘秋把鱼竿。
吾道多龃龉,吾生利盘桓。
登山殊未倦,饮水聊尽驩。
精灵莫相笑,此意乐且盘。
注释
焚旧典:焚烧古籍经典。溺儒冠:沉溺于儒家礼帽,比喻崇尚儒家文化。
涂炭:形容人民生活困苦。
宴安:安逸享乐。
高卧:悠闲躺卧。
紫芝:象征高洁,此处指虚名。
束帛徒戋戋:礼物微薄。
饮水聊尽驩:饮水只为求得片刻欢乐。
翻译
秦始皇焚烧古籍经典,汉高祖沉溺于儒家礼帽。万千百姓身处水深火热,四位老者却安然享乐。
我愿如白云般悠闲躺卧,不求虚名,只求实食。
南山美景中我悠然自得,但东方朝廷忽然陷入困境。
我高举脚步,辞别王位,回归重重山峦。
大雁翱翔天际,带来的礼物微不足道。
古庙面对山川,清风带来凉意。
再无隐士避世,只剩官员空缺。
我因贬谪而来,尘世污迹玷污了神坛。
朝服上的香草让我羞愧,佩玉的兰花也让我自责。
有时倚树休息,解开马鞍消暑。
有时在庙前取水,秋天垂钓为乐。
我的道路充满坎坷,生活更愿长久停留。
登山不知疲倦,饮水只为欢愉。
请精灵不要嘲笑,我心志坚定且快乐。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禹偁创作的《四皓庙(其一)》,通过对古代圣贤和隐逸生活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世俗功名利禄的超脱与淡然。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历史典故,如秦始皇焚烧旧有的典籍、汉高祖溺灭儒生的帽子,以及四皓隐逸生活的传说等,展现了一种超越世俗纷争,追求精神自由与自然合一的意境。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如“白云且高卧,紫芝非素餐”和“古庙对山开,清风向人寒”,表达了自己对于简单生活的向往以及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愿望。同时,“登山殊未倦,饮水聊尽驩”则透露出作者不畏艰难、乐在山林之间的心境。
诗中的“况我谪宦来,尘迹污祠坛”等句,则流露出了作者对自己身处官场而不得志的无奈,以及对于世俗生活带来的精神污染的忧虑。而结尾处的“精灵莫相笑,此意乐且盘”,则表现了诗人在超然物外的同时,依旧保持着一份对生活的乐观和自得其乐的情怀。
整首诗通过对比鲜明的意象与情感的流转,展现了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同时也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