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帝老倦勤,荐禹为天子
出处:《虞帝》
宋 · 司马光
虞帝老倦勤,荐禹为天子。
岂有复南巡,迢迢渡湘水。
至德远无象,异论纷纷起。
意疑大圣人,奸憸亦如已。
乃知中下士,何由逃谤毁。
岂有复南巡,迢迢渡湘水。
至德远无象,异论纷纷起。
意疑大圣人,奸憸亦如已。
乃知中下士,何由逃谤毁。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虞帝:虞舜。荐:推荐。
禹:大禹。
南巡:帝王南巡。
迢迢:遥远。
湘水:湘江。
至德:高尚的品德。
异论:不同的意见。
大圣人:伟大的圣人。
奸憸:狡诈阴险。
中下士:中等或下等的人。
逃谤毁:避开诽谤和诋毁。
翻译
虞舜帝年迈疲倦,推荐禹做天子。他怎会再南巡呢,要渡过遥远的湘江。
禹的美德深远无迹,各种异议纷起。
人们怀疑他是大圣,也有人认为他狡诈阴险。
这才知道,中等或下等的人,如何能避开诽谤和诋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虞帝因年迈力衰,推荐大禹继任天子一事。其中“荐禹为天子”表明了权力的传承,而“岂有复南巡,迢迢渡湘水”则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未来不确定的探询。“至德远无象,异论纷纷起”显示了当时社会对于领导者的评价存在争议。诗人通过“意疑大圣人,奸憸亦如已”表达了自己对于伟大人物难以避免诽谤的复杂情感。
最后,“乃知中下士,何由逃谤毁”则是对普通或中等才能的人物在面对非议时所处境地的慨叹。整首诗通过虞帝荐禹一事,探讨了权力更迭、历史评价和个人名誉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社会对于英雄人物的认知与误解。这不仅展现了古代政治变动中的人心所向,也反映出了人们对于功业遗产的不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