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拂衣去,共子看浮槎
明 · 王廷陈
忆折燕山柳,惊看汉苑花。
我今悲下狱,君已叹无家。
踯躅诚如此,依违并可嗟。
远游缘避地,作赋拟怀沙。
越国心常往,高谈兴转赊。
轩萦沧海日,觞泛赤城霞。
远水龙蛇浑,中原虎豹哗。
明朝拂衣去,共子看浮槎。
我今悲下狱,君已叹无家。
踯躅诚如此,依违并可嗟。
远游缘避地,作赋拟怀沙。
越国心常往,高谈兴转赊。
轩萦沧海日,觞泛赤城霞。
远水龙蛇浑,中原虎豹哗。
明朝拂衣去,共子看浮槎。
鉴赏
此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面对人生困境与友情之重的复杂心情。首联“忆折燕山柳,惊看汉苑花”,以自然景象起笔,通过回忆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眼前处境的惊讶与感慨。颔联“我今悲下狱,君已叹无家”,直抒胸臆,点明了诗人与友人各自所面临的困厄,既有对自身不幸遭遇的哀伤,也有对友人处境的同情。颈联“踯躅诚如此,依违并可嗟”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通过“踯躅”和“依违”的形象描绘,表现了在困境中挣扎与犹豫的无奈与悲哀。
接下来,“远游缘避地,作赋拟怀沙”两句,诗人借用了古代文人的传统表达方式,说明自己远离家乡是为了逃避灾难,而作赋则如同屈原的《怀沙》,表达了内心的忧愤与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尾联“越国心常往,高谈兴转赊”则透露出诗人对远方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与友人深入交谈时情感的激荡与共鸣。最后,“轩萦沧海日,觞泛赤城霞”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观,象征着诗人内心世界的广阔与追求。“远水龙蛇浑,中原虎豹哗”则以生动的比喻,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局势。“明朝拂衣去,共子看浮槎”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充满希望,期待与友人共同探索未知世界,寻求心灵的解脱与自由。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也反映了明代社会动荡背景下文人士大夫的内心挣扎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