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前归燕春何处,花外啼鹃月几更
出处:《和通判弟随亨书感韵》
宋 · 柴望
风沙万里梦堪惊,地老天荒只此情。
世上但知王蠋义,人间惟有伯夷清。
堂前归燕春何处,花外啼鹃月几更。
莫话凄凉当日事,剑歌泪尽血沾缨。
世上但知王蠋义,人间惟有伯夷清。
堂前归燕春何处,花外啼鹃月几更。
莫话凄凉当日事,剑歌泪尽血沾缨。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风沙万里:形容路途遥远,环境恶劣。地老天荒:形容时间久远,永恒不变。
王蠋义:王蠋,战国时期齐国忠臣,以不仕新主而闻名。
伯夷清:伯夷,商朝末年孤竹君之子,以清廉自守著称。
堂前归燕:厅堂前的燕子,象征着归家和季节变换。
啼鹃:杜鹃鸟,叫声哀婉,常引人伤感。
剑歌:借剑抒发情感,可能指悲壮的歌声。
血沾缨:缨,古代贵族帽子上的装饰,此处可能象征着悲愤至极。
翻译
风沙漫漫的长途让人惊心,天地长久唯有这份情感长存。世间只知道王蠋的忠贞,人间只有伯夷的清高无比。
厅堂前的归燕不知春天去了哪里,花丛外的杜鹃在月夜中悲鸣几次更迭。
别提那些往日的凄凉往事,剑歌已尽,泪水打湿了头上的缨络。
鉴赏
这首诗以风沙万里象征世事沧桑,表达了诗人对动荡时局的忧虑与个人情感的坚守。"地老天荒只此情"一句,强调了诗人对某种坚定不移的情感执着。接下来,诗人通过提及王蠋和伯夷这两个历史上坚守道义的人物,表明自己的清白与忠诚。
"堂前归燕春何处,花外啼鹃月几更",描绘了家园景象,暗示时光流转,而诗人却无法回归安宁,只能在思念中度过长夜。最后,"莫话凄凉当日事,剑歌泪尽血沾缨",表达了诗人不愿回首过去悲凉之事,只能借剑歌抒发内心哀伤,泪水打湿了头上的缨络,形象地展现了其深沉的哀愁和壮志未酬的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历史典故和个人感受,展现了诗人对乱世的感慨和个人操守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