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逢矍铄将军健,肯使悲鸣枥下拴
出处:《咏老马》
清 · 牛焘
百战余生脱锦鞯,丰棱瘦骨画难传。
霜啼夜识边城路,苑草春嘶塞漠烟。
每向秋风惊鼓角,曾经落日挽幽燕。
幸逢矍铄将军健,肯使悲鸣枥下拴。
霜啼夜识边城路,苑草春嘶塞漠烟。
每向秋风惊鼓角,曾经落日挽幽燕。
幸逢矍铄将军健,肯使悲鸣枥下拴。
鉴赏
此诗《咏老马》由清代诗人牛焘所作,通过对一匹历经百战的老马的描绘,展现了其坚韧不拔的精神与岁月留下的痕迹。
首联“百战余生脱锦鞯,丰棱瘦骨画难传”,开篇即以“百战余生”点明老马的英勇经历,虽脱去锦衣华服,但其丰润的轮廓与消瘦的骨骼却难以通过画笔完全传达出其沧桑之美。
颔联“霜啼夜识边城路,苑草春嘶塞漠烟”,进一步描绘了老马在艰苦环境中的生存状态。夜晚霜冻中它能辨识边城的道路,春天时在苑中嘶鸣,仿佛能感受到塞外的烟尘,展现了老马对环境的适应与坚韧。
颈联“每向秋风惊鼓角,曾经落日挽幽燕”,通过“秋风”、“鼓角”、“落日”等意象,表现了老马在历史变迁中的见证者角色,每当秋风吹过,它仿佛能听到战场上的号角声,曾经在落日余晖中帮助过幽燕之地,暗示了其过去的辉煌与贡献。
尾联“幸逢矍铄将军健,肯使悲鸣枥下拴”,表达了对老马命运的关怀与期待。在遇到一位健壮的将军时,希望老马能够得到善待,不再悲鸣于马槽旁,寓意着老马在晚年能得到应有的尊重与安逸。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不仅赞美了老马的英勇与坚韧,也寄托了诗人对历史变迁中英雄人物命运的感慨,以及对老马晚年生活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