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力不在书纸上,泥书空画葫芦样
出处:《赠地理钱季实》
宋 · 何梦桂
神仙地理无多诀,未用寻龙先看峡。
次看峡内有明堂,外峡内堂垣气结。
交结深时垣气牢,交结浅时垣气泄。
回看远障起星峰,认得星峰是祖宗。
祖宗派下分嫡庶,庶是旁枝嫡正龙。
足趾未曾登绝顶,如何辨认嫡庶踪。
庶是旁枝为外从,嫡子必居堂奥中。
此是大法论嫡庶,未是穷源寻极致。
眼前大法既能明,更看嫡枝辨臧否。
譬如人家有嫡儿,或贤或否不易知。
贤者起家不肖败,嫡枝还更有妍媸。
到此须是牢著眼,切莫泥取嫡谓奇。
龙到成形方结穴,若不成形总虚设。
倾攲破碎缩肿粗,杂乱摆窜瘦死绝。
凡属此类不劳看,认得正龙成丑拙。
认形既真穴亦真,真形真穴自天成。
左右必有真缠护,真案真朝无异情。
地真气象自然别,山必绸缪水回折。
葱葱郁郁日回环,入眼精神俱焕发。
设从流派问源头,定是祖宗真骨血。
虽然龙真穴自真,或隐或显多误人。
正结人人能识得,不识偏颇闪侧情。
地有怪穴无怪局,认局方知穴法精。
毫釐之缪隔千里,万水千山差一指。
横斜直曲跬步间,撼动山川泣神鬼。
一山入脉百山随,尺寸高低认玄秘。
穴真节节自相符,若不相符穴是虚。
龙真穴假祸福异,误杀世人徒信书。
眼力不在书纸上,泥书空画葫芦样。
扫除万卷总虚谈,收入灵犀一点间。
次看峡内有明堂,外峡内堂垣气结。
交结深时垣气牢,交结浅时垣气泄。
回看远障起星峰,认得星峰是祖宗。
祖宗派下分嫡庶,庶是旁枝嫡正龙。
足趾未曾登绝顶,如何辨认嫡庶踪。
庶是旁枝为外从,嫡子必居堂奥中。
此是大法论嫡庶,未是穷源寻极致。
眼前大法既能明,更看嫡枝辨臧否。
譬如人家有嫡儿,或贤或否不易知。
贤者起家不肖败,嫡枝还更有妍媸。
到此须是牢著眼,切莫泥取嫡谓奇。
龙到成形方结穴,若不成形总虚设。
倾攲破碎缩肿粗,杂乱摆窜瘦死绝。
凡属此类不劳看,认得正龙成丑拙。
认形既真穴亦真,真形真穴自天成。
左右必有真缠护,真案真朝无异情。
地真气象自然别,山必绸缪水回折。
葱葱郁郁日回环,入眼精神俱焕发。
设从流派问源头,定是祖宗真骨血。
虽然龙真穴自真,或隐或显多误人。
正结人人能识得,不识偏颇闪侧情。
地有怪穴无怪局,认局方知穴法精。
毫釐之缪隔千里,万水千山差一指。
横斜直曲跬步间,撼动山川泣神鬼。
一山入脉百山随,尺寸高低认玄秘。
穴真节节自相符,若不相符穴是虚。
龙真穴假祸福异,误杀世人徒信书。
眼力不在书纸上,泥书空画葫芦样。
扫除万卷总虚谈,收入灵犀一点间。
注释
诀:秘诀。寻龙:寻找龙脉。
明堂:开阔的区域。
垣气:气场。
嫡庶:家族中的正统和旁支。
绝顶:最高峰。
葱葱郁郁:茂盛的样子。
流派:学术或艺术的传承。
灵犀:聪明才智。
翻译
神仙寻找风水地的秘诀不多,不需要先找龙脉,先要看峡谷。接着观察峡谷内部是否有开阔的区域,外部峡谷与内部空间的气场相连。
连接深时气场稳固,连接浅时气场泄露。
回头再看远处的障碍物,像星星般尖锐的山峰,那是祖宗山脉。
祖宗山脉下分支出嫡系和旁支,旁支是分支,嫡系是正龙。
如果还未登上最高峰,怎能分辨嫡系和旁支的痕迹。
旁支如同外戚,嫡子则应在核心区域。
这是大原则来区分嫡庶,但并非穷尽所有细节。
理解了眼前的大原则后,还需进一步辨别嫡系的好坏。
就像家庭中,嫡子可能贤良,也可能不成器,难以一眼看出。
贤者兴家,不肖者败家,嫡系分支也有优劣。
到这里要仔细观察,不要固执于嫡系就是奇特。
龙脉形成穴位才有效,未成形的都是空谈。
歪斜破碎、粗细不均的地形,都是虚假的穴位。
这类情况无需多看,找到真正的正龙才是关键。
确认了形态真实,穴位也自然真实,天地造化而成。
左右两侧必有真气环绕,真穴真向并无差异。
地势的真实气象自然不同,山水布局曲折有致。
山色葱郁,阳光环绕,给人精神焕发的感觉。
如果追溯流派源头,必然是祖宗的真实血脉。
尽管龙脉和穴位本身真实,但隐藏或显露常误导人。
正结的龙脉人人都能识别,但忽视偏颇就看不清。
地有奇异的穴位,但没有奇特的布局,理解布局才能精通穴法。
细微的偏差可能导致千里之差,一步之遥决定全局。
龙脉的走势变化在微小的距离中体现,影响着山河大地。
一个山头的脉络带动百山,大小高低揭示玄妙的秘密。
穴位与龙脉相符合,否则就是假穴。
龙脉真穴带来福祸各异,错误的理解会害人。
眼力不在书本上,空谈理论如画葫芦。
所有的理论书籍都是空谈,精髓只在一念之间。
鉴赏
这首诗是中国古代的一首风水(堪舆)诗,专门讨论选择和鉴赏风水宝地的知识。从内容来看,诗中讲述了如何辨认风水中的“龙脉”和“穴位”,强调真实的龙脉与穴位是天然形成,不可人为强求。
首先,诗人提醒读者在选择地理时要谨慎,不应急于寻找,而应先观察大自然的气象。接着指出峡内外的特点,以及如何判断龙脉的真伪。龙脉是风水学中的重要概念,它被比喻为祖宗,分枝繁多,其中嫡庶之分,是判断地理好坏的关键。
诗中还强调了观察自然界的细节,如山形、水势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这些都是选择宝地的要素。最后,诗人提醒读者不要被书本知识所迷惑,要通过实际观察和体验来认知真实的地理。
整首诗语言生动,意境深远,充分展示了作者对风水学的精湛理解和丰富经验,是一篇深具专业性和文学性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