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来向何处,相忆雁成群
出处:《送秘上人》
唐 · 齐己
谁喜老闲身,春山起送君。
欲凭莲社信,转入洞庭云。
道路长无阻,干戈渐不闻。
秋来向何处,相忆雁成群。
欲凭莲社信,转入洞庭云。
道路长无阻,干戈渐不闻。
秋来向何处,相忆雁成群。
拼音版原文
翻译
有谁喜欢年老清闲的生活,春天的山峦却在为你送行。想凭借佛教莲社的信仰力量,转身你将隐入洞庭湖的云雾中。
愿你的旅途长远无障碍,战争的喧嚣也渐渐远离耳畔。
秋天到来时你将在何方,思念你时只见大雁成群结队。
注释
谁:此处指代他人,对说话对象的泛指。喜:喜爱,偏好。
老闲身:年老而清闲的生活状态。
春山:春季的山岭,这里寓指生机勃勃但又带离别之意的环境。
欲凭:想要依靠。
莲社:佛教团体名称,此处象征宗教信仰或心灵寄托。
信:信念,也可能指书信,这里取信念之意。
转入:隐入,投身于。
洞庭云:洞庭湖上的云雾,代指隐居或远离尘嚣的地方。
道路:旅途,人生的路途。
长无阻:希望路途顺畅,没有阻碍。
干戈:古代兵器,借指战争。
渐不闻:渐渐听不到,意味着和平的到来。
秋来:秋季来临之时。
向何处:在哪里,表示对对方去向的关切。
相忆:相互思念,怀念。
雁成群:大雁成群飞过,常用来象征思念或书信传递。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齐己的作品,名为《送秘上人》。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离别时的不舍和美好祝愿。
"谁喜老闲身,春山起送君。" 这两句描绘出诗人因友人的离开而感到惆怅,春天的山色似乎也随之生动起来,形成了一幅送别图景。
"欲凭莲社信,转入洞庭云。" 这里的“莲社”可能指的是一处清幽之地,而“洞庭云”则是指朋友将要前往的远方。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即将启程的美好祝愿,希望他能够顺利到达目的地。
"道路长无阻,干戈渐不闻。" 这两句写出了朋友离去后,道路上的尘嚣逐渐消失,战争的喧嚣也听不到了,这既是对外界环境的描绘,也暗示了内心对于和平安宁的向往。
"秋来向何处,相忆雁成群。"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随着季节的变化,诗人对朋友的思念更加浓烈,希望朋友能够在某个地方停留下来,以便日后相聚。这里的“雁成群”形象生动,象征着远方的朋友们最终会如大雁般汇集在一起。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对友人的思念,表达了送别时的复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