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于论议间,忧国不顾私
不能负猿鹤,山林无返时。
吾人富道义,词华振芳蕤。
共疑敛逸步,不愿黄金羁。
然于论议间,忧国不顾私。
岂从隐者徒,耦耕抽棘茨。
顾难同群碎,轻屈迈往姿。
何当副仄席,执简上玉墀。
一荐危苦语,自结明主知。
良药起民瘼,神膏除国疵。
不同郑子真,虚名动京师。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追求隐逸生活的智者形象,与世俗的束缚和权力的羁绊保持距离,更倾向于自然与内心的自由。诗人通过隐者与道义之士的对比,展现了对理想人格的向往与追求。
“隐者逃世网,遂欲安一枝。” 开篇即点出隐者的遁世之心,他渴望摆脱尘世的束缚,寻找心灵的栖息之所。“不能负猿鹤,山林无返时。” 隐者不愿辜负与山林相伴的猿鹤,表达了他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与不舍。
“吾人富道义,词华振芳蕤。” 转而赞美那些坚守道义、才华横溢的君子,他们的言辞如同繁花般灿烂,彰显着高尚的人格魅力。“共疑敛逸步,不愿黄金羁。” 他们不为名利所动,不愿被世俗的枷锁束缚,追求精神的自由与独立。
“然于论议间,忧国不顾私。” 这些君子在讨论国家大事时,心系天下,不计个人得失,展现出高尚的情操与责任感。“岂从隐者徒,耦耕抽棘茨。” 他们并非单纯追求隐逸生活,而是希望在社会中有所作为,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顾难同群碎,轻屈迈往姿。” 面对社会的复杂与挑战,他们难以与世俗同流合污,选择坚守自我,展现超越常人的气度。“何当副仄席,执简上玉墀。” 表达了他们渴望得到机会,为国家效力的愿望。“一荐危苦语,自结明主知。” 他们愿意直言进谏,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忠诚与智慧,希望能够得到君主的理解与重用。
“良药起民瘼,神膏除国疵。” 最后,诗人以良药治愈百姓疾苦、神膏清除国家病灶来比喻这些君子对社会的贡献,强调他们对于改善民生、治理国家的重要性。“不同郑子真,虚名动京师。” 与历史上著名的隐士郑子真形成对比,强调这些君子不仅追求个人的名声,更注重实际的作为与贡献。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者与道义之士的描绘,展现了对理想人格的颂扬与对社会责任的重视,体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风貌与价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