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持汉节,饥来啮寒雪
出处:《节士吟》
元 · 周巽
脩竹生中林,长松在幽壑。
严冬霜霰零,枝叶不黄落。
夷齐归西山,饿死无愧颜。
鲁连蹈东海,一去竟不还。
苏武持汉节,饥来啮寒雪。
遂使李陵惭,去住难为别。
古人重义不顾身,声名烈烈垂千春。
采薇啮雪辞金者,寥寥千载空无人。
眷彼宦游子,胡为寡廉耻。
我歌节士吟,六合清风起。
严冬霜霰零,枝叶不黄落。
夷齐归西山,饿死无愧颜。
鲁连蹈东海,一去竟不还。
苏武持汉节,饥来啮寒雪。
遂使李陵惭,去住难为别。
古人重义不顾身,声名烈烈垂千春。
采薇啮雪辞金者,寥寥千载空无人。
眷彼宦游子,胡为寡廉耻。
我歌节士吟,六合清风起。
鉴赏
这首诗《节士吟》由元代诗人周巽所作,通过描绘历史上的节士形象,表达了对坚守道义、不畏艰难的高尚人格的赞美与敬仰。
诗的开头以“脩竹”和“长松”象征坚韧不拔的精神,即便在严冬霜雪中也保持青翠,寓意着那些在逆境中依然坚持正义的人。接着,诗人列举了古代的三位节士——伯夷、叔齐、鲁仲连和苏武,他们或隐居深山,或蹈海而逝,或持节不屈,展现了对道义的执着追求。尤其是苏武,面对饥寒,仍咬食寒雪,其坚贞不渝的精神令人动容。李陵的故事则反衬出这些节士的高洁,无论去留,都难以与之相比。
诗人通过对比,强调了古人重义轻身的高尚品质,他们的名声如同烈火一般,流传千年。然而,在现实世界中,却鲜少有人能像他们那样坚守道义。最后,诗人以“眷彼宦游子,胡为寡廉耻”表达了对当代官场中一些人道德沦丧的感慨,呼吁人们学习古代节士的高尚情操。
整首诗情感饱满,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深情赞颂,反映了诗人对于理想人格的向往和对社会风气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