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又过钱塘去,争浪堆中泛巨航
出处:《抵会江》
明 · 江源
朝发桐江暮会江,风波巇崄客心降。
斜阳天际去帆两,老树梢头归鸟双。
排闷有诗裁夜烛,浇愁无酒泻秋缸。
明朝又过钱塘去,争浪堆中泛巨航。
斜阳天际去帆两,老树梢头归鸟双。
排闷有诗裁夜烛,浇愁无酒泻秋缸。
明朝又过钱塘去,争浪堆中泛巨航。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桐江出发,傍晚抵达会江的旅程。诗中充满了对旅途风浪的生动描绘,以及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首联“朝发桐江暮会江,风波巇崄客心降”直接点明了行程的起止点和途中遭遇的险恶风浪,表达了旅人心中的不安与紧张。颔联“斜阳天际去帆两,老树梢头归鸟双”则转向对夕阳余晖下壮丽景象的描写,通过“去帆”与“归鸟”的对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孤独的氛围。
颈联“排闷有诗裁夜烛,浇愁无酒泻秋缸”进一步展示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在旅途中,面对难以排遣的忧愁与烦闷,诗人选择了创作诗歌来抒发情感,以烛光为伴,似乎在寻求心灵的慰藉。然而,没有酒的陪伴,只能用秋天的缸来象征性的“浇愁”,这种无奈与幽默交织的情绪,让人感受到诗人的坚韧与乐观。
尾联“明朝又过钱塘去,争浪堆中泛巨航”则预示着旅程的继续,明天又将踏上新的征途,面对未知的挑战。诗人用“争浪堆”来形容钱塘江的波涛汹涌,形象地展现了旅途的艰难,但同时也暗示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勇敢面对的决心。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旅途的艰辛与美丽,更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坚韧不拔的精神面貌,是一首充满哲思与情感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