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端何似,霜螯略带糟
出处:《和李天麟二首 其一》
宋 · 杨万里
学诗须透脱,信手自孤高。
衣钵无千古,丘山只一毛。
句中池有草,子外目俱蒿。
可口端何似,霜螯略带糟。
衣钵无千古,丘山只一毛。
句中池有草,子外目俱蒿。
可口端何似,霜螯略带糟。
注释
透脱:超脱,指诗艺高超,不受拘束。孤高:形容诗风独特,不落俗套。
衣钵:比喻学问或技艺的传承。
丘山:比喻深厚、独特。
句中池有草:比喻诗中的意象生动。
子外目俱蒿:形容见识广博,眼光独到。
可口:形容诗歌的滋味。
霜螯:比喻诗歌的精华部分。
略带糟:隐约带有美酒的风味,比喻诗歌的醇厚。
翻译
学习诗歌要达到超脱的境地,随意挥洒也能展现出孤高的风格。传承的衣钵没有永恒不变的,只有丘山般的深沉和独特。
诗句中的池塘长满了草,而你的见识超越了常人。
这诗歌的味道究竟如何?就像霜冻的蟹螯带着微微的酒香。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杨万里所作,属于江西诗派。诗中的“学诗须透脱,信手自孤高”表达了诗人对于创作诗歌的态度,即要有超凡脱俗的境界和自然率意的手法来达到卓尔不群的艺术高度。“衣钵无千古,丘山只一毛”则通过对比渺小的事物与悠久的历史,强调了个人的微不足道,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于个人生命短暂与宇宙永恒之间关系的感慨。接下来的“句中池有草,子外目俱蒿”描绘了一种闲适自在的生活状态,其中“句”指的是庭院中的小池,“子”则是家中,通过对家庭环境的描述,传达出一种宁静与满足的情感。
最后两句“可口端何似,霜螯略带糟”则通过对比和借代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于诗歌创作时语言运用的精妙。这里的“可口”指的是可以说出的话语,“端”则是拿捏、挑选的意思,“霜螯”是冰冻的蚂蚁,形容文字晶莹剔透而又带有一丝丝的不完美感,这种不完美正如同诗人追求的自然与真挚。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景象的描绘,以及对个人生命价值和文学创作态度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于艺术与生活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