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一面门无水,东隅路入京全文

一面门无水,东隅路入京

出处:《登歙山寺
宋 · 徐照
石径半攲倾,山头路始平。
步因花树息,吟忘寺僧迎。
一面门无水,东隅路入京
青峰三十六,霜晓见分明。

拼音版原文

shíjìngbànqīngshāntóushǐpíng

yīnhuāshùyínwàngsēngyíng

miànménshuǐdōngjīng

qīngfēngsānshíliùshuāngxiǎojiànfēnmíng

注释

石径:山路。
半攲倾:倾斜蜿蜒。
始平:才平坦。
步:停下脚步。
花树:路边的花树。
吟忘:忘记吟诗。
寺僧:寺庙里的僧人。
门无水:寺庙门前没有溪流。
东隅:东方,这里指路的方向。
路入京:通往京城的道路。
青峰:青山。
霜晓:早晨有霜的时候。
见分明:清晰可见。

翻译

山路倾斜蜿蜒,抵达山顶才平坦。
停下脚步赏花,连僧人迎接也忘了。
寺庙门前无溪流,向东的路通向京城。
晨霜中,清晰可见的三十六座青山。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徐照所作的《登歙山寺》。诗中描绘了登山过程中的景象和感受。"石径半攲倾"写出了山路的崎岖不平,而"山头路始平"则暗示了登顶后的开阔与舒缓。诗人行走时因路边繁花盛开而停下脚步,"步因花树息"流露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享受。"吟忘寺僧迎"则描绘出诗人沉浸在诗意中的状态,仿佛连寺庙的僧人迎接都未曾察觉。

下联"一面门无水,东隅路入京"描述了寺庙的环境,门前没有流水,但向东走的路通向京城,暗含着诗人对远方的期待和旅途的联想。最后两句"青峰三十六,霜晓见分明"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山峰在霜晨的清晰轮廓,展现了山的峻峭与秀美,也寓含着诗人登高望远的豪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诗人登山的体验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对未来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