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桑田几变迁,谋生何暇更忧天
出处:《客中感作》
清 · 王松
沧海桑田几变迁,谋生何暇更忧天。
狂澜滚滚凭谁挽,妙手空空只自怜。
重聚转嫌妻子累,穷途难得主人贤。
受恩未有涓埃答,痛哭唐衢亦枉然。
狂澜滚滚凭谁挽,妙手空空只自怜。
重聚转嫌妻子累,穷途难得主人贤。
受恩未有涓埃答,痛哭唐衢亦枉然。
鉴赏
这首诗《客中感作》由清代诗人王松所作,通过深沉的笔触,描绘了诗人身处异乡的感慨与人生哲思。
首联“沧海桑田几变迁,谋生何暇更忧天”,以“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化无常,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变迁的感慨。接着,“谋生何暇更忧天”一句,点明了在为生活奔波之时,人们往往无暇顾及更深远的问题,流露出一种无奈和现实的沉重感。
颔联“狂澜滚滚凭谁挽,妙手空空只自怜”,运用“狂澜”这一形象,象征着社会动荡或个人命运的波折,而“凭谁挽”则表达了面对困境时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奈。后半句“妙手空空只自怜”则进一步强调了个人力量的微小,以及在这种情况下只能自我怜悯的孤独感。
颈联“重聚转嫌妻子累,穷途难得主人贤”,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不同境遇下的复杂性。一方面,与亲人的团聚可能会带来额外的责任和压力;另一方面,在困厄之中,找到一位贤能的主人相助却难上加难,反映了社会环境对个体生存状态的影响。
尾联“受恩未有涓埃答,痛哭唐衢亦枉然”,表达了诗人对于未能回报他人之恩的遗憾,以及即使像古人唐衢那样痛哭疾呼也无济于事的无奈。这句话不仅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也触及了社会公平与个体价值实现的深层问题。
整体而言,《客中感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社会、人性的深刻洞察,以及在逆境中寻求自我救赎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