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者即是归,当作归家想
出处:《读列子》
清 · 蕴端
形动而生影,声动而生响。
无动而生有,自然非勉强。
有形必有终,死生互消长。
茫茫天地间,那能常俯仰。
鬼者即是归,当作归家想。
死人为归人,生人行何往。
一人失其家,世必为狂荡。
天下皆失家,曾莫知其枉。
圣人一生死,去来如反掌。
无动而生有,自然非勉强。
有形必有终,死生互消长。
茫茫天地间,那能常俯仰。
鬼者即是归,当作归家想。
死人为归人,生人行何往。
一人失其家,世必为狂荡。
天下皆失家,曾莫知其枉。
圣人一生死,去来如反掌。
鉴赏
这首清代蕴端的《读列子(其二)》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生死的理解和人生哲理。诗中通过"形动生影,声动生响",形象地揭示了万物因运动而产生的现象,进而引出"无动而生有,自然非勉强"的观点,强调了事物的自然规律而非人为之力。
"有形必有终,死生互消长"阐述了世间万物有始有终,生死相生相克的关系,暗示了生命的循环与转化。接下来,诗人借"茫茫天地间,那能常俯仰"表达人生的短暂和宇宙的浩渺,以及"鬼者即是归,当作归家想",将死亡视为回归的一种状态。
"死人为归人,生人行何往"进一步探讨了生者与死者的关系,以及生者对于生命方向的思考。"一人失其家,世必为狂荡"警示人们家庭的重要性,失去归属感可能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最后,"天下皆失家,曾莫知其枉"揭示了当整个世界失去对生命意义的认知时,人们的迷茫和困惑。
整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体现了蕴端对生死、自然和社会的独到见解,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