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年南阜约,剥啄时相求
所忻三载间,暇日从公游。
城中十亩园,颇复依清流。
渺渺送归雁,翩翩下轻鸥。
驾言欲南骛,踟蹰眷林丘。
况且远晤言,公唱孰与酬。
祖席近佳日,呼客仍我俦。
相与千载思,谁复念此不。
新诗更纡馀,用以宽离忧。
它年南阜约,剥啄时相求。
注释
通籍:做官。先庐:祖先的居所,这里指故乡。
所忻:所欣,所喜。
暇日:闲暇的日子。
城中十亩园:城里的小花园。
清流:清澈的流水。
渺渺:形容雁阵远去的样子。
翩翩:形容鸟儿轻盈飞翔。
南骛:向南疾驰。
踟蹰:犹豫不决。
祖席:饯行宴。
剥啄:敲门声。
翻译
官场生涯感到无益,终于能回到乡间安度晚年。最让我欣喜的是这三年时光,闲暇时陪伴您一同游玩。
在城中的十亩小园,傍水而建,环境清幽。
归雁渐远,轻鸥翩翩,送别景象令人心旷神怡。
本想驾车南行,但又留恋山林丘壑。
更何况远方的交谈,您的歌声又有谁能回应呢?
宴会临近佳日,邀请的客人中也有我这样的朋友。
共享千年思绪,还有谁会忘记这些美好时光呢?
新的诗歌情感丰富,用来宽慰离别的愁绪。
将来在南山相聚,我们还会时常互相拜访。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张栻的作品,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不舍离别之情。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展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精神寄托。
“通籍念无补,先庐获归休。”开篇即点明了主人公对于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以及对平静生活的向往。这里的“通籍”指的是官方记录,意味着仕途上的成就,而“先庐”则是家乡之意,表达了一种归隐田园的愿望。
“所忻三载间,暇日从公游。”接下来,诗人提及了与友人的相处时光,以及在闲暇之日共同游历的美好回忆。这里的“三载”即三年时间,“从公游”则强调了友情的重要性。
“城中十亩园,颇复依清流。”诗人接着描绘了一座拥有十亩园地的宁静居所,这里有清澈的溪水环绕,形成一片世外桃源之感。这样的景致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反映了诗人内心对于平和生活的向往。
“渺渺送归雁,翩翩下轻鸥。”在这种环境中,诗人观察到天鹅绒飞而去,轻盈的鸥鸟降落水面,这些形象都营造出一种动感与静谧交织的氛围。
“驾言欲南骛,踟蹰眷林丘。”接下来的几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远行和探寻自然之美的渴望。这里的“南骛”可能是指向更远的地方旅行,而“踟蹰”则形容行动迟缓,带有一种不舍与眷恋。
“况且远晤言,公唱孰与酬。”诗人在此提及了与朋友之间的情谊和互动,通过音乐的形式来表达彼此的心声。这里的“孰与”是古语,即“谁与”的意思,询问与谁共度美好时光。
“祖席近佳日,呼客仍我俦。”诗人希望在将来的良辰美景中,与朋友们再次聚首。这一句强调了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相与千载思,谁复念此不。”这一句则表达了一种超越时间限制的深切情感,诗人相信这种友谊将会被世代传唱,永远不被遗忘。
“新诗更纡馀,用以宽离忧。”最后,诗人提及了通过创作新诗来缓解离别之愁。这一句既是对自己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友谊深度的一种肯定。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珍视人间真挚情谊的高远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