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别家万里馀,流目三春际全文

别家万里馀,流目三春际

唐 · 宋之问
谪居窜炎壑,孤帆淼不系。
别家万里馀,流目三春际
猿啼山馆晓,虹饮江皋霁。
湘岸竹泉幽,衡峰石囷闭。
岭嶂穷攀越,风涛极沿济。
吾师在韶阳,欣此得躬诣。
洗虑宾空寂,焚香结精誓。
愿以有漏躯,聿薰无生慧。
物用益冲旷,心源日闲细。
伊我获此途,游道回晚计。
宗师信舍法,摈落文史艺。
坐禅罗浮中,寻异穷海裔。
何辞禦魑魅,自可乘炎疠。
回首望旧乡,云林浩亏蔽。
不作离别苦,归期多年岁。

拼音版原文

zhécuànyánfānmiǎo
biéjiāwànliúsānchūn

yuánshānguǎnxiǎohóngyǐnjiānggāo
xiāngànzhúquányōuhéngfēngshíqūn

lǐngzhàngqióngpānyuèfēngtāo沿yán
shīzàisháoyángxīngōng

bīnkōngfénxiāngjiéjīngshì
yuànyǒulòuxūnshēnghuì

yòngchōngkuàngxīnyuánxián
huòyóudàohuíwǎn

zōngshīxìnshèbìnluòwénshǐ
zuòchánluózhōngxúnqiónghǎi

chīmèichéngyán
huíshǒuwàngjiùxiāngyúnlínhàokuī

zuòbiéguīduōniánsuì

注释

谪居:因罪被贬谪居住的地方。
炎壑:炎热的山谷。
孤帆:孤独的船帆。
淼不系:形容船在茫茫水面无法固定。
万里馀:形容极其遥远的距离。
流目:流转的目光,此处指满眼所见。
三春际:春季的末尾。
猿啼:猿猴的叫声。
山馆:山中的住所。
虹饮:彩虹如同饮水般悬于空中。
江皋:江边的高地。
湘岸:湘江岸边。
竹泉:竹林与清泉。
衡峰:衡山的山峰。
石囷闭:石门紧闭,形容隐秘幽静。
岭嶂:连绵的山岭。
攀越:爬过,越过。
风涛:风浪。
沿济:渡过,此处指经历困难到达目的地。
吾师:我的老师。
韶阳:地名,这里指老师的住处。
躬诣:亲自前往拜见。
洗虑:净化心灵。
宾空寂:沉浸于空灵之中。
焚香:点燃香火,常用于宗教仪式中表示虔诚。
精誓:坚定的誓言。
有漏躯:佛教术语,指凡人的身体,含有烦恼和业障。
聿薰:熏陶,修养。
无生慧:超脱生死的智慧。
物用:物质欲望。
冲旷:淡薄,开阔。
心源:内心深处。
闲细:宁静细微。
伊我:我,此处为文言虚词,加强语气。
获此途:踏上这条道路。
游道:修行之道。
回晚计:晚年才决定的计划或想法。
宗师:宗教上的大师。
信舍法:真正舍弃了世俗的法则。
摈落:抛弃,放弃。
文史艺:文学、历史及艺术等世俗学问。
坐禅:佛教修行方式,静坐冥想。
罗浮:罗浮山,中国名山,常有高僧修行。
寻异:探寻奇异事物。
穷海裔:直到海边的尽头。
何辞:何惧,不怕。
禦魑魅:抵御邪魔。
乘炎疠:承受酷热或疾病等苦难。
回首:回头望。
旧乡:故乡。
云林:云雾笼罩的树林。
浩亏蔽:广阔而被遮蔽。
不作:不感到。
离别苦:离别的痛苦。
归期:回家的日期。
多年岁:多年以后。

翻译

被贬谪居在炎热的山谷,孤舟漂泊在茫茫水面无法停靠。
与家乡相隔万里之遥,在这春末时节满眼皆是离愁。
清晨山馆中猿猴啼叫,雨后江边彩虹如饮水般显现。
湘江岸边竹林清泉幽静,衡山峰顶石门紧闭。
攀越过重重山岭,经历了无数风浪终于到达彼岸。
我的老师在韶阳,欣喜能亲自前往拜见。
净化心灵沉浸于空灵之中,焚香立下坚定的誓言。
希望以此有限的生命,熏陶出超脱生死的智慧。
物欲日益淡薄,心境日渐宁静细微。
我得以踏上这条道路,虽是晚年却也圆了修行之梦。
宗师确实舍弃了世俗的法则,摒弃了文学与历史的技艺。
在罗浮山中静坐参禅,探寻奇异直至海边。
何惧驱赶邪魔,自然能承受酷热的考验。
回头望向远方的故乡,云雾缭绕林木遮蔽。
不为离别而悲伤,归期已定在多年之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衡阳到韶州谒见一位名叫能禅师的旅途情景。诗中充满了对自然景物和禅师的敬仰之情,以及对佛法修行的虔诚与期待。

"谪居窜炎壑,孤帆淼不系" 这两句描写了诗人在炎热的夏季独自一人驾着小船航行于湘江之上,帆无所系,显得孤单而自由。"别家万里馀,流目三春际" 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与不舍,每当春天到来,便更多了一份离愁。

接下来的"猿啼山馆晓,虹饮江皋霁" 描绘出清晨时分,猿鸣声起于山中佛寺,而彩虹在雨后出现,如同饮水般清新。"湘岸竹泉幽,衡峰石囷闭" 则是对沿途自然景观的描写,湘江之滨竹影婆娑,泉水潺潺而出,而衡山之巅则有石室深闭。

诗人在旅途中的艰难跋涉也被细腻地表达出来:"岭嶂穷攀越,风涛极沿济"。这不仅是对自然险峻的描绘,也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

而当诗人提到"吾师在韶阳,欣此得躬诣" 时,我们可以感受到一股强烈的情感波动,这是一种对佛法导师的崇敬与渴望。随后的"洗虑宾空寂,焚香结精誓" 也是诗人对于心灵净化和修行决心的表达。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文学才华,也揭示了他对佛法深刻理解与内在精神世界。诗中多处运用自然景物来比喻禅意,体现出一种超脱世俗、向往清净之境的思想情操。

最后几句"伊我获此途,游道回晚计。宗师信舍法,摈落文史艺。坐禅罗浮中,寻异穷海裔" 是诗人对于自己的修行道路和对佛法传承的思考,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禅学研究的深入与广泛。

综上所述,这首诗是宋之问在旅途中的心灵记录,是他内在世界与外在自然景观交织而成的一幅美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