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身不如沙上雁,芦花作家梅作伴
出处:《晓泊兰溪》
宋 · 杨万里
金华山高九天半,夜雪装成珠玉案。
兰溪水清千顷强,朔风冻作琉璃釭。
日光雪光两相射,病眼看来忘南北。
恨身不如波上鸥,脚指为楫身为舟。
恨身不如沙上雁,芦花作家梅作伴。
折绵冰酒未是寒,晓寒真欲冰我肝。
急闭箬篷拥炉去,竹叶梨花十分注。
兰溪水清千顷强,朔风冻作琉璃釭。
日光雪光两相射,病眼看来忘南北。
恨身不如波上鸥,脚指为楫身为舟。
恨身不如沙上雁,芦花作家梅作伴。
折绵冰酒未是寒,晓寒真欲冰我肝。
急闭箬篷拥炉去,竹叶梨花十分注。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九天半:形容极高。珠玉案:比喻雪覆盖的景象。
朔风:北方的寒风。
琉璃釭:形容冰晶的明亮。
病眼:视力不佳的眼睛。
波上鸥:江上的鸥鸟,象征自由。
脚指为楫:用脚趾划水。
芦花:植物名,此处代指冬季景色。
十分注:非常专注,形容对热饮的期待。
翻译
金华山高直插云天半,夜晚的雪装饰得如珠如玉。兰溪流水清澈宽广,北风吹过水面结成冰晶似琉璃灯。
阳光与雪光照耀交织,病眼看去已辨不清东西南北。
遗憾自己不如江上的鸥鸟,用脚趾划水,身体做船。
遗憾自己不如沙滩上的大雁,芦花当作梅花作伴飞翔。
即使有保暖的绵衣和冰镇的酒,也不及清晨的寒冷刺骨。
急忙拉紧斗篷围着炉火离开,满心期待的是竹叶梨花的热饮。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雪景的图画,充满了强烈的意境和深沉的情感。金华山在夜雪中变得异常庄严,其高峻仿佛触及半空,给人以超凡脱俗之感。而兰溪水清澈见底,宛如千顷碧玉,既映射出诗人的胸襟,又衬托出了冬日的宁静与纯净。
朔风中的琉璃釭,不仅是对寒冷的形象描绘,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坚硬与清醒。日光雪光相互辉映,虽为病眼所扰,却也让诗人忘却了南北之分,显现出超越世俗的境界。
接下来的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灵魂的向往。波上鸥能够随波逐流,无拘无束;沙上雁则能在广阔天地间飞翔自如,都比不上诗人的困顿。这是对自由生灵的一种渴望,也反映了诗人心中的不满与无奈。
“折绵冰酒未是寒,晓寒真欲冰我肝。”这里的“折绵”形象地描绘出冰冻的程度,而“冰我肝”则表达了一种内心的冷酷感受。诗人似乎在用这种极端的比喻来强调自己内心的凄凉与寂寞。
最后,“急闭箬篷拥炉去,竹叶梨花十分注。”箬篷即草编的遮风物,诗人急于寻找一处可以避寒的地方,显示出对温暖的渴望。而“竹叶梨花”则是冬日里难得的生机,不仅为诗人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也许还给了他某种心灵上的慰藉。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细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孤独感和对自由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