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哉不从公,匿采沈海湄
出处:《说潮五古十七首》
清 · 丘逢甲
文翁昔化蜀,相如为之师。
放诞犊鼻人,高文千秋垂。
韩公启潮教,赵子寔所资。
平生磊落况,见公所遗诗。
翻然大海南,持文弄珠嬉。
维海气为潮,变化生雄奇。
公文得其气,遂起八代衰。
况乃生其间,御气出骤驰。
径当走籍湜,上与公追随。
惜哉不从公,匿采沈海湄。
遗文遂零落,片羽世尚疑。
闇然凌云气,天子不能知。
教虽仅期月,潮人至今思。
蕉黄荔子丹,时荐天水祠。
何处下马陵,补镌有道碑?
放诞犊鼻人,高文千秋垂。
韩公启潮教,赵子寔所资。
平生磊落况,见公所遗诗。
翻然大海南,持文弄珠嬉。
维海气为潮,变化生雄奇。
公文得其气,遂起八代衰。
况乃生其间,御气出骤驰。
径当走籍湜,上与公追随。
惜哉不从公,匿采沈海湄。
遗文遂零落,片羽世尚疑。
闇然凌云气,天子不能知。
教虽仅期月,潮人至今思。
蕉黄荔子丹,时荐天水祠。
何处下马陵,补镌有道碑?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丘逢甲的《说潮五古十七首(其三)》,通过对文翁、司马相如、韩愈等历史人物的提及,展现了潮州文化教育的历史渊源。诗中提到文翁在蜀地推行教化,司马相如作为他的老师影响深远;韩愈开启潮州教育,赵子实也有所贡献。诗人感慨自己生于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受到先贤精神的激励,试图追寻并发扬这种文脉。
然而,诗中表达了遗憾,诗人未能完全跟随这些先贤的脚步,才华被埋没,其作品散落世间,世人对其价值存疑。尽管如此,潮州人民仍对他们的教诲怀念不已,每年祭祀时献上香蕉和荔枝,表达敬意。最后,诗人询问何处可以找到纪念先贤的石碑,暗示了对后人铭记历史的期待。
整首诗以历史人物为线索,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和对自己未能充分发展的惋惜,同时也寄托了对后人传承文化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