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弓早殉三泉里,石马频嘶五夜时
出处:《天寿八首》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风雨昭陵落叶悲,园门久已坏罘罳。
乌弓早殉三泉里,石马频嘶五夜时。
万古君臣须再建,二京宗社已中移。
太平端拱称隆万,天鉴何因不在兹。
乌弓早殉三泉里,石马频嘶五夜时。
万古君臣须再建,二京宗社已中移。
太平端拱称隆万,天鉴何因不在兹。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屈大均所作的《天寿八首》中的第八首。诗中借风雨昭陵的景象,抒发了对历史变迁与君臣关系的感慨。
首句“风雨昭陵落叶悲”,以风雨中的昭陵落叶为引子,营造出一种凄凉悲壮的氛围,暗示历史的沧桑与哀伤。接着,“园门久已坏罘罳”一句,描述了昭陵园门的破败,象征着昔日辉煌的消逝和历史的遗忘。
“乌弓早殉三泉里,石马频嘶五夜时”两句,通过乌弓(古代帝王的弓箭)和石马(陵墓前的石雕)的形象,表达了对先帝的追思和对陵墓的怀念。乌弓早逝,石马长嘶,暗含了对先帝英年早逝的哀悼以及对陵墓中长眠者的思念。
“万古君臣须再建,二京宗社已中移”两句,表达了对君臣关系的思考和对国家兴衰的感慨。诗人认为,尽管历史更迭,但君臣之间的忠诚与责任应当得以传承,而国家的根基(二京宗社)已经发生了改变,暗示了国家权力中心的转移。
最后,“太平端拱称隆万,天鉴何因不在兹”两句,表达了对太平盛世的向往和对上天公正的期待。诗人希望在新的时代里,能够重现繁荣和平的景象,同时期待上天能公正地审视人间的善恶。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昭陵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对先帝的追思、对君臣关系的反思以及对国家兴衰的忧虑,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于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公正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