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近可爱,泉石吾已诺
公胡苦思山,规构自心作。
惟予爱山者,初仕即京洛。
嵩峰三十六,终日对高阁。
阴晴无朝暮,紫气常浮泊。
雄然九州中,气象压寥廓。
亦尝步其巅,培塿视四岳。
其后窜荆蛮,始识峡山恶。
长江泻天来,巨石忽开拓。
始疑茫昧初,浑沌死镌凿。
神功夜催就,万仞成一削。
尤奇十二峰,隐见入冥邈。
人踪断攀缘,异物定所托。
顾瞻但徘徊,想像逢绰约。
嵩山近可爱,泉石吾已诺。
终其以幽人,白首老云壑。
荆巫惜遐荒,诡怪杳难貌。
至今清夜思,魂梦辄飞愕。
偶来玩兹亭,尘眼刮昏膜。
况逢秋雨霁,浓翠新染濯。
峰端上明月,且可留幽酌。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轩槛:亭台的栏杆。规构:规划构建。
京洛:京都洛阳。
培塿:小土丘。
荆蛮:古代指南方偏远地区。
浑沌: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原始状态。
幽酌:在幽静处饮酒。
翻译
众多山峰环绕亭台,竹林树木阴暗深沉。您为何如此苦恋山川,规划构建出自内心。
我这个爱山之人,刚做官便在京都洛阳。
面对嵩山三十六峰,整日与高阁相伴。
无论阴晴早晚,紫气总是漂浮不定。
它雄伟地屹立在九州之中,气象万千,辽阔无边。
我也曾登临峰顶,俯瞰四周的四大名山。
后来流放到荆蛮之地,才深知峡山的险恶。
长江如天倾泻而下,巨石陡峭突兀。
最初怀疑是混沌初开,仿佛是神力一夜雕刻而成。
神奇的力量在夜晚催促,万丈峭壁瞬间削成。
尤其那十二峰奇特,时隐时现,直入云霄。
人迹罕至,异兽栖息,令人向往。
我只能驻足凝望,想象着仙女般的倩影。
嵩山近在眼前,美景令我向往,泉石之约已定。
我将以隐士终老,白发皓首,生活在山林之中。
荆巫之地偏远荒凉,奇异景象难以描绘。
至今深夜思量,梦中仍被其震撼。
偶然来到这座亭子,眼前焕然一新。
秋雨过后,山色更显浓郁翠绿。
山顶明月升起,正好在此幽静处畅饮。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登绛州富公嵩巫亭示同行者》,描绘了作者在富公嵩巫亭的所见所感。诗人通过对比自己早年在京洛任职时对嵩山的亲近与后来流放荆蛮时对峡山的体验,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首句“群峰拥轩槛,竹树阴漠漠”展现了亭子四周峰峦环抱,竹木葱郁的景象。接着诗人感叹富公为何如此痴迷于山川,暗示他可能是在寻求内心的宁静和自我构建。诗人自述自己虽也热爱山水,但仕途使他不能常伴山林,只能在高阁遥望嵩峰,感受其气象万千。
“嵩峰三十六,终日对高阁”进一步描绘了嵩山的壮丽景色,即使身处京城,也能感受到它的雄伟。然而,“其后窜荆蛮,始识峡山恶”则揭示了人生的变故,流放到偏远之地,才真正领略到峡山的险峻。
“长江泻天来,巨石忽开拓”运用夸张手法,描绘了长江奔腾和峡谷地貌的奇特。诗人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认为这些景致仿佛是混沌初开时的杰作。
“神功夜催就,万仞成一削”形象地表现出山峰陡峭如削的形态,而“尤奇十二峰,隐见入冥邈”则强调了十二峰的神秘和深远。
诗人感慨人事变迁,最终选择以隐士身份终老山林,而荆巫之地的诡异荒凉,让他在梦中仍为之惊叹。在登临此亭时,秋雨过后,山色更显清新,明月当空,诗人邀请同行者共赏美景,共享宁静时光。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融入个人经历和情感,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际遇的深沉思考,体现了欧阳修诗歌的写景抒怀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