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归对山梁雉,时哉发叹怅全文

归对山梁雉,时哉发叹怅

出处:《杂诗四首答郑生
清 · 丘逢甲
鶢鶋集鲁门,不乐钟鼓养。
鹦鹉虽人言,常有陇山想。
桑扈啄场粟,得食自俯仰。
岂愿为燕雀,处君高堂上。
笼禽厚予食,虽饱神不王。
谢安卧东山,不慕为晋相。
马援困浪泊,乃悔为汉将。
将相岂不佳?达者非所望。
中原昔龙战,三顾起葛亮。
尽瘁五丈原,躬耕失高尚。
圣人志行道,固不计得丧。
蜚鸿已贻辱,衰凤复腾谤。
归对山梁雉,时哉发叹怅

鉴赏

这首诗以鸟类为喻,表达了诗人对于仕途和人生的独特见解。首句“鶢鶋集鲁门,不乐钟鼓养”描绘了鶢鶋鸟不愿受钟鼓声束缚,暗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接着,“鹦鹉虽人言,常有陇山想”以鹦鹉比喻自己,虽然能言善辩,但仍怀念自由的陇山生活。

“桑扈啄场粟,得食自俯仰”借桑扈鸟觅食自给自足,表达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不愿像燕雀一样在高位上受人摆布。“笼禽厚予食,虽饱神不王”进一步强调即使被囚笼中,丰衣足食也难以获得心灵的自由。

诗人引用历史人物谢安和马援的例子,表明他们虽身处高位,但并不满足于权势,而是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理想。“将相岂不佳,达者非所望”点明了诗人对于真正达观者的理解,他们不以官位高低为追求。

“中原昔龙战,三顾起葛亮”提及三国时期的刘备三顾茅庐,引出诸葛亮的尽忠职守,却因劳累而早逝,暗示了仕途艰辛与理想追求之间的冲突。“躬耕失高尚”批评诸葛亮过于执着于事业,忽视了个人的高尚生活。

最后,“圣人志行道,固不计得丧”表达出诗人对圣人如孔子的敬仰,他们坚守道义,不计个人得失。然而,诗人也感叹自己如同“蜚鸿已贻辱,衰凤复腾谤”,遭受了侮辱和诽谤,只能回归自然,与山林之鸟为伴,心中充满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丰富的象征和典故,展现了诗人对仕途的深沉思考和个人理想的坚守,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与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