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非曰乏绮丽,与世相浮沈全文

非曰乏绮丽,与世相浮沈

出处:《答金仁趾
清 · 戴亨
先民摅奇抱,往往托讴吟。
精华寓糟粕,万古传其心。
婉转诵微言,感我一何深。
岂非发至性,喧以金石音。
余始学吟哦,拳拳遂至今。
变化虽殊端,轨范夙所钦。
非曰乏绮丽,与世相浮沈

鉴赏

这首诗由清代诗人戴亨所作,名为《答金仁趾(其二)》。诗中探讨了古代文人通过诗歌表达内心情感的传统,以及诗歌中蕴含的深刻意义和永恒价值。

首句“先民摅奇抱,往往托讴吟”,描绘了古代文人将奇特的情感寄托于诗歌创作中的景象,表达了他们通过诗歌抒发内心世界的情怀。接着,“精华寓糟粕,万古传其心”两句,揭示了诗歌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但正是这些作品经过时间的考验,传递了作者的心声与思想,成为了历史的见证。

“婉转诵微言,感我一何深”则强调了诗歌中蕴含的细微而深刻的言语,能够触动人心,引发深深的共鸣。诗人认为,诗歌不仅仅是语言的堆砌,更是情感与思想的载体,能够跨越时空,触动每一个读者的心灵。

“岂非发至性,喧以金石音”进一步阐述了诗歌的本质,即它源自于作者最真挚的情感,通过富有力度的语言表达出来,如同金石之声,响彻云霄,震撼人心。

最后,“余始学吟哦,拳拳遂至今。变化虽殊端,轨范夙所钦。非曰乏绮丽,与世相浮沈”表达了诗人自己对诗歌艺术的追求与理解。他从初学时的虔诚,到如今对诗歌艺术的深入理解和尊重,认识到诗歌的变化多样,但始终遵循着一定的规范和准则。诗人并不认为诗歌必须追求华丽辞藻,而是要与时代相适应,反映社会现实,同时保持自己的独特风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古代诗歌创作与传承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深刻见解和独到感悟,同时也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