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不埋荆棘,去邺复还秦
出处:《续感兴二十五首 其六》
宋末元初 · 方一夔
铜驼向京洛,千里牵双轮。
分不埋荆棘,去邺复还秦。
自辞秋风客,不浪五百春。
悲欢与穷泰,过眼如飞尘。
眷言返桑梓,茂陵翳荒榛。
忆昔禹铸鼎,罗缕九土珍。
犹嫌问轻重,推落泗水滨。
况尔不任重,顽钝磨不磷。
未知从此去,何时免漂沦。
勿叹流落苦,渠更多阅人。
分不埋荆棘,去邺复还秦。
自辞秋风客,不浪五百春。
悲欢与穷泰,过眼如飞尘。
眷言返桑梓,茂陵翳荒榛。
忆昔禹铸鼎,罗缕九土珍。
犹嫌问轻重,推落泗水滨。
况尔不任重,顽钝磨不磷。
未知从此去,何时免漂沦。
勿叹流落苦,渠更多阅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方一夔创作的《续感兴二十五首》中的第六首。诗中以“铜驼”为引子,展开对历史变迁、人生无常的感慨。铜驼作为古代都城洛阳的象征,见证了历史的兴衰更替。诗人通过铜驼的千里迁移,隐喻人生的漂泊不定和命运的不可预知。
“分不埋荆棘,去邺复还秦”,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无奈与感慨,铜驼虽历经辗转,却无法逃脱历史的洪流。接着,“自辞秋风客,不浪五百春”,诗人借铜驼自述,表达出对时光流逝、生命短暂的深深感叹。
“悲欢与穷泰,过眼如飞尘”,进一步描绘了人生的无常,无论是欢乐还是困苦,都如同瞬间即逝的尘埃,难以把握。最后,“眷言返桑梓,茂陵翳荒榛”,诗人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过去繁华不再的哀伤。
整首诗以铜驼为线索,串联起对历史、人生、自然的深刻思考,语言凝练,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深切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