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晚春寒生几席,逼人空翠扑衣襟
出处:《胜因寺》
宋 · 陈天麟
山行诘曲到禅林,台殿丹青岁月深。
薄晚春寒生几席,逼人空翠扑衣襟。
客尘冉冉凌清思,俗状纷纷费苦吟。
若得一丘容我老,便携藜杖事幽寻。
薄晚春寒生几席,逼人空翠扑衣襟。
客尘冉冉凌清思,俗状纷纷费苦吟。
若得一丘容我老,便携藜杖事幽寻。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山行:山路。禅林:禅修的寺庙。
丹青:色彩鲜艳的壁画。
岁月深:历史悠久。
薄晚:傍晚时分。
春寒:春天的寒冷。
几席:几案。
空翠:青翠的山色。
客尘:旅途中的尘土,象征世俗。
清思:清净的思绪。
纷纷:众多。
苦吟:艰难的吟诗。
一丘:一片山丘。
容我老:让我安度晚年。
藜杖:藜茎制成的手杖。
幽寻:幽静的探索。
翻译
沿着山路蜿蜒曲折来到禅林,古老的殿堂历经风雨丹青依然。傍晚春寒袭来,侵入几案与衣襟,满眼的翠绿逼人。
世俗纷扰扰乱了清静思绪,艰难地吟咏诗篇。
如果能有一片山丘让我安度晚年,我愿持藜杖探寻幽静之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山行所见的禅林景象,以及其内心的感受。首句"山行诘曲到禅林"展现了山路曲折,引领至宁静的寺庙,隐含着寻求心灵宁静的意图。"台殿丹青岁月深"则暗示了寺内建筑历经风雨,岁月痕迹深厚,富有历史感。
"薄晚春寒生几席,逼人空翠扑衣襟"描绘了傍晚时分,春寒料峭,山间的翠色浓重,仿佛要侵袭人的衣裳,营造出一种清新而略带凉意的氛围。"客尘冉冉凌清思"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纷扰的疏离感,以及对清静思考的向往。
最后两句"若得一丘容我老,便携藜杖事幽寻"流露出诗人渴望在自然中终老,过上简朴生活,常常独自去寻找内心的宁静和归宿。整首诗以景寓情,表达了诗人对禅林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喧嚣的厌倦,体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的隐逸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