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谓言必一醉,快作西川语全文

谓言必一醉,快作西川语

一与子由别,却数七端午。
身随綵丝系,心与昌歜苦。
今年匹马来,佳节日夜数。
儿童喜我至,典衣具鸡黍。
水饼既怀乡,饭筒仍悯楚。
谓言必一醉,快作西川语
宁知是官身,糟曲困熏煮。
独携三子出,古刹访禅祖。
高谈付梁罗,诗律到阿虎。
归来一调笑,慰此长龃龉。

注释

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
端午:中国传统节日,农历五月初五。
綵丝:彩色丝线,用于装饰或象征牵挂。
昌歜:古代的一种苦菜,象征苦涩心情。
匹马:一人骑马。
鸡黍:鸡肉和黄米饭,指家常便饭。
水饼:一种面食,可能指粽子。
饭筒:古代盛饭的器具,这里代指生活。
糟曲:酿酒剩下的渣滓,比喻困苦环境。
古刹:古老的寺庙。
禅祖:佛教禅宗的祖师。
梁罗:可能是朋友的名字。
阿虎:可能是孩子的名字。
长龃龉:长期的不协调或矛盾。

翻译

我和弟弟苏辙告别,转眼间已过了七个端午节。
身体虽被彩线牵系,心中却满是离别的苦涩。
今年我骑马而来,只为度过佳节日夜思念。
孩子们因我的到来而欢喜,他们准备了衣服和鸡肉米饭。
水饼让我怀念家乡,饭筒又让我想起困苦的生活。
本想借酒浇愁,希望能畅谈西川的旧事。
谁料竟是为官之人,每日只能在酒糟中挣扎。
独自带着三个孩子,去古寺寻访禅宗高僧。
高深的谈论交付给梁罗,诗歌的韵律传授给阿虎。
回家后一起欢笑,以此缓解长久的不和谐。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作品,描绘了他与朋友子由在端午节相聚的情景。诗中不仅有对传统节日的庆祝,更蕴含着对友情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一与子由别,却数七端午"表达了诗人与子由自别后每逢端午都要相聚的约定。"身随綵丝系,心与昌歜苦"则透露了诗人虽然身体处于束缚,但心灵仍与远方的朋友相连,共同感受着生活的辛酸。

"今年匹马来,佳节日夜数"显示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在端午这样的好日子里,对时间的珍惜。"儿童喜我至,典衣具鸡黍"则描绘了一幅温馨的画面,诗人被乡亲们所喜爱,收到了他们送来的节日礼物。

水饼和饭筒是端午节的传统食品,这里也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谓言必一醉,快作西川语"则是诗人希望借酒浇愁,同时也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方式,通过创作来抒发情感。

最后几句"宁知是官身,糟曲困熏煮。独携三子出,古刹访禅祖。高谈付梁罗,诗律到阿虎。归来一调笑,慰此长龃龉"展示了诗人对官方职务的不满,以及他带着三个孩子去寻找心灵的指引,同时通过诗歌和文学的交流来获得精神上的慰藉。

整首诗流露出苏轼特有的豪放与自在,不仅是在写景,更是在抒发自己的情感世界。

诗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