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云天意与佛拗,不放雨师龙伯行
出处:《浴佛无雨》
宋 · 王十朋
俗言浴佛天必雨,今年浴佛天愈晴。
招提钟磬集梵侣,世尊尘埃思一清。
纷然膜拜口诵偈,举头看天红日明。
或云天意与佛拗,不放雨师龙伯行。
天虽不雨佛亦浴,误此亿万苍生情。
庙堂何人职调燮,劝天与佛无使争。
沛然一雨四方足,亿万苍生俱沐浴。
招提钟磬集梵侣,世尊尘埃思一清。
纷然膜拜口诵偈,举头看天红日明。
或云天意与佛拗,不放雨师龙伯行。
天虽不雨佛亦浴,误此亿万苍生情。
庙堂何人职调燮,劝天与佛无使争。
沛然一雨四方足,亿万苍生俱沐浴。
鉴赏
这首诗《浴佛无雨》由宋代诗人王十朋所作,通过描绘一次浴佛仪式中天气的变化和人们对佛祖的虔诚,展现了诗人对人间疾苦的关注以及对调和人神关系的思考。
诗的开篇即以俗语“浴佛天必雨”引出今年浴佛之日却异常晴朗的现象,对比鲜明,引人入胜。接着描述了僧侣们在寺庙聚集,钟磬声声,众人膜拜,口中诵念着佛经,抬头望见红日高照的情景。这一场景既展现了佛教仪式的庄严肃穆,也暗示了人们内心的渴望与外界环境的反差。
随后,诗人提出疑问,是否是天意与佛祖相拗,不愿降雨?然而,即使没有雨水,人们依然进行了浴佛仪式,这不仅体现了对佛祖的敬仰,也反映了人间的疾苦——没有雨水,可能意味着干旱,影响了亿万苍生的生活。
最后,诗人将目光转向庙堂之上,询问谁是负责调和天地人三者关系的人,希望他们能劝说天神与佛祖和谐共处,让一场及时雨降临,满足万物生长的需求。这种对调和人神关系的呼吁,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福祉的深切关怀。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宗教仪式与自然现象之间的微妙联系,以及人对于自然与神灵之间和谐共存的渴望,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