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池蒲稗深,竟日群蛤吠
忽闻唔咿声,老怀倍欢喜。
比邻亦惊怪,捩眼不敢睨。
先生史鱼直,自谓骨不媚。
珠玉在短褐,深藏未轻市。
而况门阀高,指不屈第二。
肯应童蒙求,为尔觉昏昧。
袖中一卷书,传之自名世。
尔幸近得师,盍勉从学志。
人品分中下,教法初无异。
采芑复采芑,我田自新美。
那似斥卤滨,弥望荒白苇。
短园围败屋,不见花药丽。
赖此小窗明,晴光开霮䨴。
日长书好读,所讲先孝悌。
泥牛共土狗,勿复事嬉戏。
后池蒲稗深,竟日群蛤吠。
也勿向池边,照影如孔翠。
低头勤笔砚,翻墨满裾袂。
男儿十四五,年纪非幼稚。
不妨笑阿翁,愦愦长如醉。
先生有雪霜,严威不汝霁。
今朝发长吟,闭门苦觅句。
老年谢丸药,殆似陈无己。
区区古人心,今人知者几。
平生颍川教,不作功名计。
但令本根在,浮华终易燬。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绛帐:古代学宫中的红色帷帐,象征尊贵。贫贱:贫穷低微的社会地位。
唔咿声:读书声。
史鱼:古代公正无私的官员。
骨不媚:骨气不谄媚。
珠玉:比喻珍贵的知识或人才。
门阀:贵族门第。
孝悌:孝顺父母、尊敬兄长。
丸药:古代的药物。
陈无己:宋代诗人,以淡泊著称。
浮华:表面的繁华,虚荣。
翻译
我家没有华丽的帷帐,贫穷低贱之人被社会遗忘。忽然听到读书声,我这老者心中倍感欢畅。
邻居惊讶不已,不敢直视这边。
先生像史鱼一样正直,自认为骨子里不媚俗。
珍贵的珠玉藏于粗布衣,轻易不会出售。
更何况我家门第高贵,绝不屈居第二。
他愿意回应孩童的求知,为你们启蒙智慧。
袖中藏着一本书,他的名声由此流传世间。
你有幸遇到良师,何不努力学习呢。
人的品性有高低,教学方法并无差别。
田野间劳作,收获知识如同采芑,我的田地因此更美。
哪里像海边盐碱地,满目荒芜只有白苇。
简陋的园子围着破屋,看不到花草的美丽。
幸好有明亮的小窗,阳光洒落带来希望。
白天漫长适合读书,讲述的是孝顺和友爱。
不要像泥牛土狗般嬉戏,专心学业才是正道。
后院的菖蒲杂草丛生,整天蛤蟆叫个不停。
也不要靠近池塘,镜子般的水面映不出你的光彩。
低头勤奋研墨,衣襟上沾满墨迹。
十五六岁的少年,年纪虽不算幼小。
不妨嘲笑一下老父亲,他浑浑噩噩如醉酒。
先生经历风霜,严厉的目光不会因你而软化。
今日我长吟不止,闭门苦思寻找佳句。
年老不再依赖丸药,我如同陈无己般淡泊。
古人朴素的心意,如今又有几人能理解。
我一生致力于颖川的教育,不追求功名利禄。
只要根本稳固,浮华最终会消散。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牟巘所作,名为《次史德载韵示诸孙》。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教育和学问的重视,以及希望后代能够继承先贤之志。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充满着对知识传承的深切期望。
开篇“我家无绛帐,贫贱人所弃”两句,描写了诗人的家庭环境清贫,但这种环境并没有影响到他内心的喜悦。因为“忽闻唔咿声,老怀倍欢喜”,这表明即使在贫困中,他也能从孩子们的学习和成长中得到快乐。
接着,“比邻亦惊怪,捩眼不敢睨”则写出了周围人们对于诗人教育子孙的态度,他们对此感到惊讶,但又不敢正视。诗人的自信体现在“先生史鱼直,自谓骨不媚”一句,他坚信自己的教诲是正确的,即使外界看似平凡。
在“珠玉在短褐,深藏未轻市”的比喻中,诗人将知识比作珍贵的珠玉,而自己则如同短褐中的隐士,不急于求成名利。高洁的品格和坚定的信念,使得他在教育上有着不俗的手法。
“而况门阀高,指不屈第二”表达了诗人对子孙的期望,即希望他们能够继承先贤之志,不满足于浅尝辄止。随后,“肯应童蒙求,为尔觉昏昧”则体现出诗人的慈父形象,他愿意倾听孩子们的问题,并帮助他们开启智慧的大门。
“袖中一卷书,传之自名世”一句,强调了知识的重要性和传承的意义。诗人希望自己的学问能够流传后世,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个人身上。
接下来的几句:“尔幸近得师,盍勉从学志。人品分中下,教法初无异”,则是诗人对子孙的期望,他鼓励他们珍惜学习机会,无论个人的资质如何,教育的方法都应当一视同仁。
“采芑复采芑,我田自新美”表达了诗人对于知识的不断追求和对个人成长环境的乐观态度。即使外界看似荒凉如“那似斥卤滨,弥望荒白苇”,但在诗人的眼中,自己的园田依旧充满了希望和美好。
最后,“短园围败屋,不见花药丽。赖此小窗明,晴光开霮䨴”则描绘出诗人虽然生活在简陋的环境中,但依然能够找到心灵的慰藉之所。在这样的环境里,他仍旧能够享受读书带来的乐趣和满足。
整首诗通过对教育的重视、对知识传承的关注以及对子孙成长的鼓励,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修养和高尚的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