簳蜡为红烛,情知不自由
出处:《南歌子词三首 其三》
唐 · 裴諴
簳蜡为红烛,情知不自由。
细丝斜结网,争奈眼相钩。
细丝斜结网,争奈眼相钩。
注释
簳蜡:用竹节制成的蜡烛。情知:心里明白。
不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
细丝:细密的丝线。
斜结网:斜斜编织成网。
争奈:无奈,抵不过。
眼相钩:目光被吸引。
翻译
竹节制成红色的蜡烛,心中明白这并非自由之物。细密的丝线斜斜编织成网,却无法抵挡目光的牵引。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裴谞的《南歌子·其三》,其中蕴含深沉的情感和对自由的渴望。"簳蜡为红烛,情知不自由"两句,通过对红烛的描绘,表达了内心的情感受到了限制,不能任意流露。这里的"簳蜡"指的是一种植物蜡烛,用来比喻诗人被束缚的情感。"细丝斜结网,争奈眼相钩"则是通过细丝织网的形象,表现了纠缠不断的人际关系和情感牵绊,"眼相钩"暗示了一种无法摆脱的情感羁绊。
整首诗以精致的笔触勾勒出一种无奈与困顿之中渴望自由的心境。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象征和隐喻,将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转化为生动的画面,读来令人感到沉郁而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