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也持黄菊蕊,时望白衣人全文

也持黄菊蕊,时望白衣人

宋 · 梅尧臣
也持黄菊蕊,时望白衣人
苜蓿从来厌,茱萸却乍亲。
护霜云不散,吹帽客何贫。
莫要悲摇落,秋花更胜春。

拼音版原文

chíhuángruǐshíwàngbáirén

xucóngláiyànzhūquèzhàqīn

shuāngyúnsànchuīmàopín

yàobēiyáoluòqiūhuāgèngshèngchūn

注释

也:同样。
持:拿着。
黄菊蕊:黄色菊花的花蕊。
白衣人:可能指代某位纯洁或尊贵的人。
苜蓿: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
从来:一直。
厌:厌倦。
茱萸:一种有香味的植物,常用于庆祝。
护霜云:保护霜天的云层。
吹帽客:可能指代在寒风中戴帽子的人。
何贫:为何显得贫穷。
悲摇落:为凋零而悲伤。
秋花:秋天的花朵。
更胜春:比春天的花朵更美。

翻译

他也拿着黄色菊花的蕊,时常期待着白衣人的出现。
对苜蓿草他早已厌倦,如今茱萸却让他感到亲近。
他守护着霜云不散去,让那戴帽子的客人不再显得贫穷。
不要因为凋零而悲伤,秋天的花朵比春天更加美丽。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依韵和杨直讲九日有感》,表达了诗人对秋天菊花的喜爱以及对时光流转的感慨。首句“也持黄菊蕊”描绘了诗人手执菊花的情景,展现出对秋季的热爱和对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庆祝。次句“时望白衣人”暗指友人,白衣可能是古代文士的服饰,表达对朋友的思念。

“苜蓿从来厌,茱萸却乍亲”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苜蓿这种普通食物的厌倦,转而对茱萸这种象征吉祥的植物产生了亲近感,暗示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转变,可能是在寻求心灵的慰藉。

“护霜云不散,吹帽客何贫”一句,借古人重阳登高习俗中的“吹帽”典故,表达诗人对岁月易逝、人生短暂的感叹,同时也流露出对贫困生活的淡然态度。

最后,“莫要悲摇落,秋花更胜春”是对前文的升华,诗人劝慰自己不必为秋天的凋零而悲伤,因为秋天的菊花之美并不逊色于春天的花朵,寓意着即使面临困境,也要保持乐观,欣赏生活中的美好。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菊花为线索,寓言人生哲理,展现了诗人深沉的人生感慨和积极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