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威遽如是,徘徊歧路人
出处:《奉和随王殿下诗十六首》
南北朝 · 谢朓
炎光缺风雅,宗霸拯时伦。
龙德待云雾,令图方再晨。
岁远荒城思,霜华宿草陈。
英威遽如是,徘徊歧路人。
龙德待云雾,令图方再晨。
岁远荒城思,霜华宿草陈。
英威遽如是,徘徊歧路人。
鉴赏
这首诗是谢朓在南北朝时期创作的,属于奉和随王殿下诗十六首中的第十三首。诗中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内心情感的抒发。
首句“炎光缺风雅”表达了一种夏日阳光强烈而缺乏清风之雅的意境,体现出一种生机勃勃但又略显沉闷的气氛。紧接着,“宗霸拯时伦”则是对时事的反思,诗人可能在表达对于社会秩序或道德规范的关切。
“龙德待云雾”中的“龙德”通常指代帝王的德行,而这里“待云雾”则给人一种悬而未决、神秘莫测之感,可能是在暗示期待着某种救赎或是对未来的一种期待。接着,“令图方再晨”则是在描绘一幅早晨的景象,或许在表达希望新的一天能带来新的开始和希望。
“岁远荒城思”中,诗人通过“荒城”这一意象,传递出一种时光流逝、历史沧桑的情怀。这里的“荒城”可能是对过往时代的回忆或对某种失落事物的追思。而“霜华宿草陈”则是在描写秋末冬初的景色,霜花覆盖在久无人迹的草地上,显得格外凄凉。
最后,“英威遽如是”表达了一种壮丽而又短暂的情景或状态,而“徘徊歧路人”则是在描绘诗人自己或某类人的迷茫与徘徊,或许是在表达对于人生道路的不确定性和探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传递出一种复杂的情感世界,其中既有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也有对时光流逝、历史沧桑的深沉感慨,以及对于未来和人生道路的探索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