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唯私客艰,拥滞官行舟
道险不在山,平地有摧辀。
河南又起兵,清浊俱锁流。
岂唯私客艰,拥滞官行舟。
况余隔晨昏,去家成阻修。
忽然两鬓雪,同是一日愁。
独寝夜难晓,起视星汉浮。
凉风荡天地,日夕声飕飗。
万物无少色,兆人皆老忧。
长策苟未立,丈夫诚可羞。
灵响复何事,剑鸣思戮雠。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杀气:战争或紧张气氛。凛然:严肃、冷峻。
摧辀:车轮折断,比喻道路艰难。
清浊:比喻政治上的对立派别。
拥滞:阻碍、停滞。
隔晨昏:形容距离遥远。
两鬓雪:指白发,象征岁月流逝。
星汉浮:星空闪烁,形容夜晚景象。
飕飗:形容风声凄厉。
兆人:众人,百姓。
丈夫: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灵响:灵魂的感应或呼唤。
戮雠:杀敌,报仇。
翻译
战意不再边境显现,秋天的中国透着严肃威严。道路的险恶不在于高山,平坦之地也能让车轮折断。
河南地区又起兵戈,清浊两派都被困在其中。
岂止是我个人行程艰难,官员们的出行也受阻挠。
何况我与家乡相隔遥远,归途漫长难以企及。
猛然间发现双鬓已生白发,一日之间满心忧虑。
独自入眠夜晚难熬,起身仰望星空闪烁。
凉风吹拂天地,日夜间传来飕飕声响。
万物失去往日色彩,万民心中充满苍老的忧虑。
如果长远之策尚未确立,男子汉真是无颜以对。
灵魂的呼唤又为何事?剑鸣声中只想斩杀仇敌。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郊的作品,名为《杀气不在边》。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深沉的忧虑和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杀气不在边,凛然中国秋。” 这两句开篇便设定了全诗的基调,杀气非指战争之气,而是比喻一种压抑、紧张的情绪,这种氛围弥漫于整个中华大地的秋天。这里的“秋”不仅是季节,更象征着国家的凄凉与衰败。
“道险不在山,平地有摧辀。” 道险,指的是道路艰难;摧辀,即战车。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内乱的忧虑,战争的威胁并非来自遥远的边疆,而是发生在平坦的大地上,这种危机感使人感到不安。
“河南又起兵,清浊俱锁流。” 河南地区战事频发,即便是水质清浊不一,也都被战争所困扰。这两句强调了内乱的严重性,连自然景象也不再宁静。
“岂唯私客艰,拥滞官行舟。” 这里作者通过对比,将自己作为旅途中的游子,与官员坐的船只相比较。无论是个人还是官员,都面临着道路不畅的情况,反映了社会动荡不安的状态。
“况余隔晨昏,去家成阻修。” 作者因为这些混乱局势而无法回家,这种分离之苦如同夜与晨的交替,无尽无休。
“忽然两鬓雪,同是一日愁。” 年华渐老,头发斑白,与忧虑一天比一天加深。
“独寝夜难晓,起视星汉浮。” 在孤独的夜晚,难以入睡,每当睁眼,便见繁星点缀,这种寂寞与茫然交织在一起。
“凉风荡天地,日夕声飕飗。” 凉爽的秋风吹拂着大地,每到黄昏时分,都能听到那凄厉的风声,增添了诗中的悲凉气氛。
“万物无少色,兆人皆老忧。” 万事万物都失去了往日的生机与活力,人们也因此而充满了忧虑,岁月在脸上留下深刻的痕迹。
“长策苟未立,丈夫诚可羞。” 长时间以来,没有建立起抵御外敌或安定国内之策,这让作者感到无比的羞愧和失望。
“灵响复何事,剑鸣思戮雠。” 灵魂的回响,又在叙述什么事情?刀剑相击的声音,是对往昔战乱的回忆还是对未来的担忧?
整首诗充满了深刻的忧国忧民之情,以及对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的无尽思虑。孟郊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于当时社会动荡、战乱频仍的深切忧虑,以及对英雄难以展现才华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