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跋马桥频度,看山客屡回全文

跋马桥频度,看山客屡回

出处:《晓出东平州十韵
明 · 薛瑄
宪节凌秋发,城门逼晓开。
沟长流水去,野旷远风来。
跋马桥频度,看山客屡回
川原行未已,齐鲁望悠哉。
汉检天门石,秦碑海岸台。
淡烟横曲阜,旭日上蓬莱。
遗迹怀前古,观风慰好怀。
衢樽须共饮,井税不烦催。
每见桑麻野,深期杞梓材。
行歌方自得,前陟更崔嵬。

鉴赏

这首《晓出东平州十韵》描绘了诗人清晨从东平州出发时所见的壮丽景色与深邃的历史感。诗中以“宪节凌秋发,城门逼晓开”开篇,生动地展现了秋天早晨的景象,晨光初照,城门开启,透露出一种庄严而宁静的氛围。

接下来,“沟长流水去,野旷远风来”两句,通过流水和远风的动态描绘,营造出广阔而深远的空间感,让人仿佛置身于辽阔的田野之中,感受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

“跋马桥频度,看山客屡回”则通过行旅者的视角,展现了对自然美景的反复欣赏与留恋,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川原行未已,齐鲁望悠哉”两句,将视线拉远,引出了对历史与文化的追思,表达了对遥远的齐鲁大地的无限遐想,以及对过往辉煌的深深感慨。

“汉检天门石,秦碑海岸台”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历史感,通过古代遗迹的描述,让读者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沧桑。

“淡烟横曲阜,旭日上蓬莱”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曲阜的烟雾与蓬莱的朝阳,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寓意着文化之源与理想之地的向往。

最后,“遗迹怀前古,观风慰好怀。衢樽须共饮,井税不烦催”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文化的敬仰与对当下生活的满足,同时呼吁人们珍惜当前的美好时光,享受生活,不必过于忧虑。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壮丽的自然风光,还蕴含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是一首富有情感与哲思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