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鹤应思冥象外,山翁愁不到眉端
出处:《后城治》
宋 · 张继先
近枕长河即化坛,拟超坛侧到河干。
丹砂在地经冬暖,玉竹成林入夜寒。
水鹤应思冥象外,山翁愁不到眉端。
杖头已指丹霞景,密有尘罗络我难。
丹砂在地经冬暖,玉竹成林入夜寒。
水鹤应思冥象外,山翁愁不到眉端。
杖头已指丹霞景,密有尘罗络我难。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枕:靠近。长河:大河。
化坛:变成祭坛。
拟:想要。
超:超越。
干:岸边。
丹砂:红色的矿石,象征修炼或炼丹。
经冬暖:即使冬天也保持温暖。
玉竹:一种植物,象征高雅。
入夜寒:夜晚变得寒冷。
冥象:超越世俗的景象,可能指仙境。
山翁:山中的老者,可能指隐士。
愁:忧虑。
杖头:手杖顶端。
丹霞景:红霞满天的景色。
尘罗:密集的尘埃。
络:缠绕。
难:困难。
翻译
靠近河边的枕头仿佛变成了祭坛,想要超越坛边直抵河岸。丹砂即使在冬天也能保持温暖,夜晚的玉竹林却带来寒冷。
水鹤或许在思考着超越世俗的景象,山翁的忧虑并未爬上他的眉头。
手杖已经指向了红霞满天的景色,但密集的尘埃网缠绕使我难以前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道法的境界。"近枕长河即化坛,拟超坛侧到河干"表达了诗人对道法修炼之地的向往,以及想要超脱尘世达到河岸边的愿望。"丹砂在地经冬暖,玉竹成林入夜寒"写出了道法修炼场所四季如春的神奇景象和自然环境融合的意境。
"水鹤应思冥象外,山翁愁不到眉端"则是诗人对远方水鸟(可能指仙鹤)的联想,以及自己内心深处的忧虑,不是浅显的眉间所能表达。最后两句"杖头已指丹霞景,密有尘罗络我难"描绘了诗人手持拐杖观赏丹霞之美,而现实中的琐事纷扰却让他感到困顿。
整首诗充满了道家追求仙境、超脱凡尘的意象,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内心深处对世俗牵绊的无奈和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