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然一世外,所乐有谁同
出处:《和栖霞寂照庵僧云渺》
宋 · 王安石
萧然一世外,所乐有谁同。
宴坐能忘老,斋蔬不过中。
无心为佛事,有客问家风。
笑谓西来意,虽空亦不空。
宴坐能忘老,斋蔬不过中。
无心为佛事,有客问家风。
笑谓西来意,虽空亦不空。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萧然:超脱的样子。一世外:尘世之外。
所乐:感到的乐趣。
有谁同:有人分享。
宴坐:静坐。
忘老:忘记年龄。
斋蔬:素食。
不过中:足够简单。
无心:无意。
佛事:佛教活动。
家风:家族或个人的作风。
西来意:来访者的意图。
虽空:表面上看是空的。
不空:实际上并不空虚。
翻译
超脱尘世,无人共享这份乐趣。静坐之中,忘记岁月流逝,粗茶淡饭足矣。
无需刻意追求佛法之事,有访客询问我家风范。
笑着告诉他,你的来意我理解,虽然看似空无,实则充满意义。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淡泊明志的生活状态。首句"萧然一世外,所乐有谁同"表达了诗人与世隔绝,享受独自宁静时光的心境,寻求共鸣者却难以找到。接着"宴坐能忘老,斋蔬不过中"则写出了诗人在自然界中安坐,能够忘却年华的流逝,而对饮食之物亦不贪多,只求温饱即可。
第三句"无心为佛事,有客问家风"显示了诗人虽身处佛庵,但内心并无修行佛法之意。外人或许会询问其家庭的风俗习惯,反映出诗人与世间的联系依然存在。
最后两句"笑谓西来意,虽空亦不空"中,“西来意”可能指的是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的精神内涵。诗人以笑容对待这种询问,表明虽然看似为空洞,但其中蕴含的哲理和情感是丰富而非空虚的。
整体上,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的日常生活和心境,展现了其超然物外、自在悠然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