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来忽作山阴想,问字敲门可得不
出处:《次曾楚山》
宋 · 萧立之
自笑忧兵阅四州,此身只为苦吟留。
林栖几见芦穿膝,室毁欲无茅盖头。
岁月巧将吾辈老,江山唤起故人愁。
诗来忽作山阴想,问字敲门可得不。
林栖几见芦穿膝,室毁欲无茅盖头。
岁月巧将吾辈老,江山唤起故人愁。
诗来忽作山阴想,问字敲门可得不。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萧立之所作的《次曾楚山》。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诗歌创作的执着追求。
首联“自笑忧兵阅四州,此身只为苦吟留。”诗人自嘲自己因忧虑战争而游历四方,但最终还是因为对诗歌的热爱而留在了人间。这里既有对世事沧桑的无奈,也有对文学艺术的深情。
颔联“林栖几见芦穿膝,室毁欲无茅盖头。”描绘了诗人在自然中的隐居生活,芦苇穿膝象征着生活的简朴与清贫,而室毁无茅则反映了诗人居住环境的艰苦。这两句通过具体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颈联“岁月巧将吾辈老,江山唤起故人愁。”岁月无情,时光流逝,让诗人和同辈人都逐渐老去。江山依旧,却唤起了诗人对故人的思念和哀愁。这一联既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也是对友情的怀念。
尾联“诗来忽作山阴想,问字敲门可得不。”诗人想象着收到友人寄来的诗作,仿佛回到了山阴之地,心中充满了期待。这不仅是对友情的渴望,也是对文学交流的热切期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自然景色和友情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诗歌艺术的执着追求。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意味,体现了宋诗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