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此英英,亦为吊苍苍
出处:《杏殇 其四》
唐 · 孟郊
儿生月不明,儿死月始光。
儿月两相夺,儿命果不长。
如何此英英,亦为吊苍苍。
甘为堕地尘,不为末世芳。
儿月两相夺,儿命果不长。
如何此英英,亦为吊苍苍。
甘为堕地尘,不为末世芳。
注释
儿:婴儿。明:明亮。
始:开始。
光:发光。
两相夺:相互争夺。
果:果然。
不长:不长久。
如何:为何。
英英:明亮的样子。
吊:哀悼。
甘:宁愿。
堕地:落地。
尘:尘埃。
末世:末代。
翻译
婴儿出生时月亮不明亮,婴儿去世后月亮才开始发光。月亮和婴儿的生命相互争夺,孩子的生命果然不长久。
为何这明亮的月亮,也为哀悼这小小的生命。
宁愿化作落地尘埃,也不愿在末世中留下芬芳。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郊的《杏殇(其四)》。从内容来看,诗人通过对比儿时和死后的月亮与否,表达了对逝去生命的无常和悲哀之情。"儿生月不明,儿死月始光"两句,描绘出一个生动的画面:在孩子出生时,天空阴晦,月色不明;而当孩子离开这个世界时,月亮却出现了,它似乎在为逝去的生命送别。"儿月两相夺,儿命果不长"进一步深化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接下来的"如何此英英,亦为吊苍苍"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美好事物的留恋和哀悼。"甘为堕地尘,不为末世芳"则表现出一种超脱红尘的意愿——宁愿成为落叶归根的大地一部分,也不愿在这个无常的世界中追求永恒的光辉。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对月亮的描写和生命无常的反复强调,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悲悯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