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约楼前落叶黄,朝来玉折报潘郎
出处:《哭潘义荣二首 其一》
宋 · 郑刚中
沈约楼前落叶黄,朝来玉折报潘郎。
一区每叹如悬磬,三版俄惊戒若堂。
泉石半生闲日月,丝纶馀事入文章。
但应祗有凋零恨,雁尽云空不见行。
一区每叹如悬磬,三版俄惊戒若堂。
泉石半生闲日月,丝纶馀事入文章。
但应祗有凋零恨,雁尽云空不见行。
注释
沈约:古代诗人。落叶黄:秋天落叶变黄。
玉折:比喻清脆的笛声。
潘郎:指潘岳,这里泛指友人。
一区:此处指住所。
悬磬:形容极为贫穷。
三版:指书斋或书房。
若堂:如同警戒的堂规。
丝纶:借指诗文。
但应:只应,只觉得。
凋零:衰败、凋谢。
雁尽云空:大雁消失,天空空旷。
翻译
沈约楼前秋叶已黄,清晨时分传来玉笛声告知潘郎。一生贫困如悬空之磐石,突然间警钟响起提醒我书房的职责。
半生光阴在山水间度过,写作诗词是我余生的消遣。
只留下对凋零的哀愁,期待着大雁飞尽,云开见不到他们的踪迹。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郑刚中的《哭潘义荣二首(其一)》。沈约为古代文人,诗中以“沈约楼前落叶黄”起笔,描绘了一幅秋意浓厚的画面,暗示了潘义荣的离世如同落叶般凋零。接下来,“朝来玉折报潘郎”表达了对潘义荣突然去世的震惊和哀悼,犹如玉折一般脆弱。
“一区每叹如悬磬”比喻潘义荣生活清贫,常感叹财物匮乏,而“三版俄惊戒若堂”则形容他学问深厚,却突然离世,仿佛学堂中的警钟骤响。诗人回忆潘义荣半生与山水为伴,将闲适的生活融入诗文之中,显示出他的才情。
最后两句“但应祗有凋零恨,雁尽云空不见行”,直接抒发了诗人对潘义荣逝去的无尽哀思,如同大雁消失在空旷的天际,再也见不到他的身影。整首诗情感深沉,寓哀于景,表达了对故人的深深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