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世无与娱,逝言从绮园
出处:《次韵萧同年古意 其一》
宋 · 方岳
春皋有耕夫,扣角卧林麓。
朝饥不能忍,肯受世熏沐。
脱身从牛衣,入耳皆狗曲。
何如一蓑寒,风雨立于独。
人言骨相屯,自信亦良笃。
空山多白云,万此宁有足。
幽然闺中秀,不如倚市门。
彼美林下风,不如刺绣文。
冰怀独耿耿,宁入俗眼观。
岁月不我留,老苍眉宇间。
举世无与娱,逝言从绮园。
一歌一叹息,寘此忽复论。
朝饥不能忍,肯受世熏沐。
脱身从牛衣,入耳皆狗曲。
何如一蓑寒,风雨立于独。
人言骨相屯,自信亦良笃。
空山多白云,万此宁有足。
幽然闺中秀,不如倚市门。
彼美林下风,不如刺绣文。
冰怀独耿耿,宁入俗眼观。
岁月不我留,老苍眉宇间。
举世无与娱,逝言从绮园。
一歌一叹息,寘此忽复论。
注释
春皋:春天的水边草地。耕夫:农夫。
扣角:敲击牛角。
熏沐:世俗的洗礼或教化。
牛衣:粗布衣。
狗曲:犬吠声。
一蓑寒:一身蓑衣的寒意。
骨相屯:面相贫贱。
幽然:幽静。
绮园:美丽的园林或隐居之地。
翻译
春天的田野上有农夫,敲着牛角躺在树林边。早晨饥饿难耐,怎肯接受世俗的洗礼。
他宁愿离开尘世,穿着破旧的粗布衣裳,耳边尽是犬吠声。
哪比得上披蓑衣在风雨中独立,虽然寒冷。
人们说我面相贫贱,但我自信内心坚定。
空旷的山中白云悠悠,再多又怎能满足。
深闺中的娴静女子,不如倚靠市井门边。
林下的清风之美,不如刺绣的图案精致。
我心如冰,不愿被凡俗眼光所染。
时光匆匆,白发已爬上我的眉宇。
世间无人能共乐,只愿在绮园中度过余生。
一首歌一声叹息,突然又谈起这些话题。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耕夫的艰辛生活和他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受。诗中,"春皋有耕夫,扣角卧林麓"一句,便设定了整首诗的意境,一个春日里,在高高的田垄上,有位农夫正在休息,他靠在树下,小憩片刻。
接着,“朝饥不能忍,肯受世熏沐”表达了耕夫对生活艰辛的无奈与接受,但这并未磨灭他对美好事物的感悟。"脱身从牛衣,入耳皆狗曲"则是形象地描绘农夫简陋的生活和自然界的声音。
诗人通过“何如一蓑寒,风雨立于独”这一句,表达了对孤独与自在的向往。下文“人言骨相屯,自信亦良笃”则是对内心坚定的自信与对外界评价的超然。
"空山多白云,万此宁有足"一句中,诗人表达了对大自然美景的无限赞叹和满足感。接着,“幽然闺中秀,不如倚市门”则是对隐逸生活与世俗繁华的比较。
"彼美林下风,不如刺绣文"一句,诗人更偏爱文字之中的美好,而非自然界的风光。这不仅显示了他作为文学家的自豪,也反映出他内心世界的丰富。
"冰怀独耿耿,宁入俗眼观"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目光的淡然和自己的清高。随后,“岁月不我留,老苍眉宇间”则是对时光流逝和年华增长的感慨。
"举世无与娱,逝言从绮园"一句中,诗人表达了对世俗娱乐的淡漠,以及他独自在园中徜徉的喜悦。最后,“一歌一叹息,寘此忽复论”则是诗人在感慨之余,再次沉浸于自己的思考和创作之中。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反思,展现了诗人内心的丰富与独立,以及他对于自然美景、文学创作和个人修养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