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夏虽无病,经秋不过原
出处:《寄刘侍御》
唐 · 贾岛
衣多苔藓痕,犹拟更趋门。
自夏虽无病,经秋不过原。
积泉留岱鸟,叠岫隔巴猿。
琴月西斋集,如今岂复言。
自夏虽无病,经秋不过原。
积泉留岱鸟,叠岫隔巴猿。
琴月西斋集,如今岂复言。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衣多:衣物上有很多。苔藓痕:苔藓的痕迹。
犹拟:还打算。
趋门:拜访门第。
自夏:从夏天开始。
无病:没有生病。
过原: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积泉:积聚的泉水。
岱鸟:泰山的鸟。
叠岫:层层叠叠的山峦。
巴猿:巴蜀的猿猴。
琴月:弹琴赏月。
西斋:西边的书斋。
岂复:哪里还。
言:提起。
翻译
衣物上布满苔藓痕迹,还想再去拜访你的门。虽然整个夏天都没有生病,但到了秋天还是无法恢复到原来的健康。
积聚的泉水吸引着泰山的鸟儿,层层叠叠的山峦阻隔了巴蜀的猿猴。
在西斋弹琴赏月的聚会,如今还能再说起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在深山中隐居的生活情景,充满了对自然界的观察与感悟。开篇“衣多苔藓痕,犹拟更趋门”表达了诗人对于山中幽静环境的向往和追求,即使衣服上布满了苔藓,也愿意继续深入山中探访。
接下来的“自夏虽无病,经秋不过原”则透露出诗人对季节变化的感受。即便是从夏天到秋天,他也没有生病,但不愿离开这片自然之地,即使秋天已经来临,也不想跨过那片原野。
“积泉留岱鸟,叠岫隔巴猿”进一步描绘了山中的宁静与孤独。水聚集成泉,使得鸟儿留恋于此;重叠的山岭成为阻隔,与外界的联系更少,只能听到远处巴地的猿啼声。
最后,“琴月西斋集,如今岂复言”表达了诗人在夜深人静时,独自弹奏琴瑟,享受着明亮的月光,沉浸于自己的世界。这里的“如今岂复言”则隐含了一种超脱尘世、不愿再多说什么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山中生活的细腻描写,以及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对于静谧与孤独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这也反映出古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一种理想化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