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客何消酒,论文只藉茶
出处:《再用韵 其七》
宋末元初 · 杨公远
绕檐森竹木,环列类排衙。
供客何消酒,论文只藉茶。
禽声喧昼永,日影印窗斜。
更有清虚事,凭栏看藕花。
供客何消酒,论文只藉茶。
禽声喧昼永,日影印窗斜。
更有清虚事,凭栏看藕花。
注释
绕檐:环绕房屋的边沿。森:茂盛。
竹木:竹子和树木。
环列:环绕排列。
类:类似。
排衙:官署的行列。
供客:招待客人。
何消:哪里需要。
论文:品茗论书。
藉:借助,这里指通过。
禽声:鸟鸣声。
喧:喧闹。
昼永:白天漫长。
日影:阳光的影子。
印:映照。
清虚:清静闲适。
凭栏:倚着栏杆。
看:欣赏。
藕花:荷花。
翻译
环绕屋檐的竹木繁茂如林,排列有序仿佛官署的行列。招待客人无需美酒,品茗论书才是最佳选择。
鸟鸣声此起彼伏,白天显得格外漫长,阳光斜照在窗户上。
还有那清静的事物,就是倚着栏杆欣赏荷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幽静雅致的书房生活。开篇"绕檐森竹木,环列类排衙"两句,通过对屋外环境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有序的氛围。"供客何消酒,论文只藉茶"则转向室内,表现了主人待客和治学时的简朴与专注。
"禽声喧昼永,日影印窗斜"两句,再次跳出室外,从听觉和视觉上捕捉自然之美,传达出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悟,以及在静谧中寻得的精神寄托。
最后一句"更有清虚事,凭栏看藕花"则是诗人表达自己对超然物外、心灵自在的一种向往。在这里,“藕花”可能象征着一种高洁脱俗的情操和境界。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书房生活的赞美,展现了诗人追求内心平静与精神自由的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