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帘捲落花空自惜,行藏栖鸟不须惊全文

帘捲落花空自惜,行藏栖鸟不须惊

出处:《公馆夜坐
明 · 苏仲
何处楼头鼓角声,夜阑无语坐中庭。
长空月朗一声鹤,腐草城荒几点萤。
帘捲落花空自惜,行藏栖鸟不须惊
家童百计供茶椀,小慧能知老子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在公馆内独自静坐的情景,通过细腻的自然景象和生活细节,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

首联“何处楼头鼓角声,夜阑无语坐中庭。”以疑问的语气引入,似乎在寻找声音的来源,同时也暗示了夜晚的寂静与孤独。诗人独自坐在庭院中,周围一片宁静,只有远处传来隐约的鼓角之声,为这静谧的夜晚增添了几分神秘与辽阔感。

颔联“长空月朗一声鹤,腐草城荒几点萤。”将视线转向天空与地面,月光皎洁,一只鹤在空中发出清脆的一声鸣叫,打破了月夜的寂静。而地面上,腐烂的草丛中闪烁着几点微弱的萤火虫,它们在荒凉的城市废墟中显得格外孤单。这两句通过对比天空与地面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既高远又苍凉的意境。

颈联“帘捲落花空自惜,行藏栖鸟不须惊。”转而描写室内景象,卷起的窗帘下,花瓣随风飘落,诗人似乎在惋惜这短暂而美丽的瞬间。同时,栖息在枝头的鸟儿并未因诗人的存在而感到惊扰,它们自在地生活着。这一联通过花落与鸟鸣,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以及对生命自由状态的向往。

尾联“家童百计供茶碗,小慧能知老子情。”点明了诗人的生活场景,家童忙碌地准备茶水,以满足主人的需求。而“小慧能知老子情”则暗示了诗人与家童之间微妙的理解与情感交流,尽管身份不同,但彼此间存在着一种超越表面的共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夜晚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对自然之美的感慨以及与身边人物之间的情感联系,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生活细节的敏感捕捉和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