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翔相与顾鸿雁,宝剑再合张与雷
九江仙人弃家去,吴市不知身姓梅。
东坡先生送二子,一丘便欲藏崔嵬。
脱遗簪笏玩杖屦,招揖鱼鸟营池台。
西山寂寥旧风月,百年石樽埋古埃。
洗樽致酒招浪士,荒坟空馀黄土堆。
但传言语古味在,一勺玄酒藏山罍。
邓公叹息为摩抚,重刻文字苍崖隈。
五年见尽江上客,两屐踏遍空山苔。
谢公富贵知不免,醉眼来为苍生开。
长虹一吐谁得掩,六翮故在何人摧。
横翔相与顾鸿雁,宝剑再合张与雷。
山猿涧鸟汝勿怨,天遣两公聊一来。
岂如屈贾终不遇,诗赋长遣后人哀。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灵均:屈原的字。醉:喝醉。
蘼芜:香草名。
堂下:堂前。
九江: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区。
梅:隐喻。
东坡先生:苏轼。
崔嵬:高大的山。
簪笏:古代官员的冠冕和手板。
杖屦:拐杖和鞋子。
西山:指代某座山。
石樽:石制酒杯。
浪士:流浪的贤士。
荒坟:荒凉的墓地。
邓公:未指明的人物。
摩抚:抚摸。
谢公:指谢安。
苍生:百姓。
长虹:彩虹。
六翮:鸟的翅膀。
横翔:横飞。
张与雷:形容力量巨大。
遣:遗留。
聊一来:暂时来到。
屈贾:屈原和贾谊。
翻译
屈原不愿饮楚国的酒,秋兰蘼芜种在堂前。仙人离开九江抛家而去,他在吴市中身份如梅一般隐秘。
苏东坡先生送别两位孩子,想找个大山安葬他们。
他摘下官帽,放下笏板,只愿持杖漫步,与鱼鸟共游池台。
西山静寂,只有旧时风月,百年石樽被尘埃覆盖。
清洗酒杯,邀请流浪者,荒坟只剩黄土堆。
古人的言语韵味犹存,一壶美酒藏于深山之器。
邓公感慨抚摸石刻,重新刻写下文字。
五年间见过江上的无数过客,一双木屐踏遍空山青苔。
谢公虽富贵却深知难逃命运,醉眼中只为百姓开怀。
长虹显现谁能遮挡,双翅折断又有谁来摧残。
我们像大雁般飞翔,宝剑再次合璧,如同雷霆万钧。
山猿涧鸟,你们无需抱怨,上天让这两位公卿暂来此地。
怎比屈原和贾谊始终不得重用,他们的诗赋长久流传,让后人哀叹。
鉴赏
这首词作是宋代词人张耒的《次韵苏公武昌西山》,通过对西山风光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古人的怀念和自己生活状态的感慨。
"灵均不醉楚人醅,秋兰蘼芜堂下栽。" 这两句用楚辞中的“灵均”指代屈原,暗示自己的清高脱俗,同时也表明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赏识和情感寄托。
"九江仙人弃家去,吴市不知身姓梅。" 诗中提到“九江仙人”,可能是借用古人的典故来表达自己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而“吴市不知身姓梅”则透露出诗人对世俗名缰的淡泊和不屑。
"东坡先生送二子,一丘便欲藏崔嵬。脱遗簪笏玩杖屦,招揖鱼鸟营池台。" 这几句写到苏轼(东坡先生)送别其子,与诗人自己的生活相呼应,表现出一种隐逸的生活理想和对自然的亲近感。
接下来的几句则是对周围环境和历史遗迹的描绘,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西山寂寥旧风月,百年石樽埋古埃。洗樽致酒招浪士,荒坟空馀黄土堆。" 这里的“西山”、“旧风月”、“百年石樽”等意象,都在营造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历史对话的氛围。
诗人还提到邓公(可能是指古代某位名士)的叹息,以及文字的重刻,表达了自己对于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保存的责任感。"但传言语古味在,一勺玄酒藏山罍。邓公叹息为摩抚,重刻文字苍崖隈。"
最后,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的感悟和哲学思考。"五年见尽江上客,两屐踏遍空山苔。谢公富贵知不免,醉眼来为苍生开。长虹一吐谁得掩,六翮故在何人摧。横翔相与顾鸿雁,宝剑再合张与雷。"
全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深切抒发,展现了诗人的生活态度、文化追求以及对历史的尊重。在这里,诗人借助西山之美,表达了自己对于清高脱俗、隐逸自得的向往,以及对于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