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起诗人思,还应费笔毫
出处:《游春十二首 其六》
唐 · 姚合
看春长不足,岂更觉身劳。
寺里花枝净,山中水色高。
嫩云轻似絮,新草细如毛。
并起诗人思,还应费笔毫。
寺里花枝净,山中水色高。
嫩云轻似絮,新草细如毛。
并起诗人思,还应费笔毫。
注释
看:欣赏。春长:春天的长久。
身劳:身体疲劳。
寺里:寺庙内。
花枝净:花枝洁净。
山中:山里。
水色高:水色清亮。
嫩云:轻盈的云朵。
絮:棉絮。
新草:新生的草。
细如毛:细如毛发。
并起:一起引发。
诗人思:诗人的灵感。
费笔毫:耗费笔墨。
翻译
感叹春天的美好时光总是不够长久,难道还会觉得身体疲惫。寺庙里的花枝显得格外洁净,山中的水色显得格外清澈高远。
轻柔的白云如同棉絮般飘逸,新生的青草纤细得如同绒毛。
这样的美景激发了诗人们的创作灵感,想必会让他们挥毫泼墨不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生动的春日游玩场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深切情感和艺术创作时的心理体验。
"看春长不足,岂更觉身劳。" 这两句表明诗人对于春天的短暂感到不满,似乎在暗示时间流逝太快,而个人的生命力气却有限,这种对比令人感受到岁月匆匆和个人力量的渺小。
"寺里花枝净,山中水色高。" 这两句则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象,寺院中的花朵洁净如洗,而山间的溪流清澈见底。这里的“净”和“高”不仅形容了自然之美,也反映出诗人内心世界的平和与纯净。
"嫩云轻似絮,新草细如毛。" 这两句更进一步描绘春天的生机勃发。诗中用“嫩云”、“新草”来形容春季初生的云朵和草地,不仅写出了自然界的温柔与细腻,也让人感受到了春天生长的活力。
最后两句"并起诗人思,還應費筆毫。" 表达了诗人在观赏大自然美景时所激发的丰富情感和创作灵感,以及对写出这些美景的渴望与执着。这里的“並起”表明诗人的情感如同泉水般涌现,而“費筆毫”则强调了艺术创作的精细和不懈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一种对于生命短暂与自然永恒的思考,以及诗人对于捕捉这种美好瞬间的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