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何理老病,应付与空门
出处:《六十六 其一》
唐 · 白居易
七十欠四岁,此生那足论。
每因悲物故,还且喜身存。
安得头长黑,争教眼不昏。
交游成拱木,婢仆见曾孙。
瘦觉腰金重,衰怜鬓雪繁。
将何理老病,应付与空门。
每因悲物故,还且喜身存。
安得头长黑,争教眼不昏。
交游成拱木,婢仆见曾孙。
瘦觉腰金重,衰怜鬓雪繁。
将何理老病,应付与空门。
注释
七十欠四:指七十六岁。物故:事物的消亡或人的去世。
交游:交往的朋友。
拱木:形容朋友都已老去,如同围绕四周的墓碑。
腰金重:比喻身体瘦弱,腰带显得沉重。
鬓雪繁:鬓发白如雪,形容年老。
空门:佛教,这里指寻求精神寄托的地方。
翻译
活到七十六,此生已无多可谈。常因哀悼事物消亡,又庆幸自身尚在。
如何能让头发依旧乌黑,怎能让双眼不昏花。
昔日朋友都已离世,只剩曾孙陪伴左右。
身体消瘦觉得腰带沉重,衰老使我鬓发如雪般繁多。
面对老病,又能如何应对,唯有寄托于空门寻求解脱。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从内容来看,诗人在自述自己的晚年生活状态。诗中“七十欠四岁,此生那足论”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年龄和生命的感慨,不再过多计较。此后“每因悲物故,還且喜身存”则透露出诗人虽然对世事有所感伤,但更庆幸自己还能活在世上。
“安得头长黑,争教眼不昏”表达了诗人对于保持青春和视力清明的渴望,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时间流逝带来的生理变化,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衰老的无奈与抗拒。
“交游成拱木,婢仆见曾孙”则描绘了一种亲情和谐、晚年得以享受家庭温馨的景象。这里的“拱木”是比喻友人之间的关系如同树木般坚固,而“婢仆见曾孙”则显示了家族延续,诗人得以看到自己的子孙满堂。
接下来的“瘦觉腰金重,衰怜鬓雪繁”则是对身体状况的自我描述,“腰金重”形象地表达了体态的衰老,而“鬓雪繁”则是头发变白的生动写照,这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诗人对自己身心变化的深刻感受。
最后,“将何理老病,应付与空门”表明了诗人面对晚年疾病的无奈,以及对于生命终点的坦然接受。这里的“空门”可能指的是道教或佛教中的出家之门,也可能是比喻生命终结后的虚空状态。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个人晚年的多方面描写,展现了诗人面对衰老和死亡的复杂情感,以及他对于生活、友情、家族和信仰的深刻思考。